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关于整合孙中山革命史迹资源 彰显广州城市魅力的建议 | ||
提案者 |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广东是孙中山的故乡,广州与孙中山革命思想产生有密切关系,广州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工作以及生活时间最长、与其革命事业关系最密切的城市,在广州留下了其丰富的革命史迹。尽管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对孙中山革命史迹加大了发掘、保护和管理的力度,还新建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但从整体上仍未能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宣传,大部分史迹仍然不为大众所熟知。同时,与北京、上海、南京、中山等兄弟城市相比,与孙中山在城市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大众的认可度相比,广州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为此,借全国政协决定“2016年将隆重举办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这一契机,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挖掘、整合我市孙中山革命史迹资源,彰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树立广州城市形象,并且通过优化广州旅游环境、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两岸四地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
||
具体建议 |
一、挖掘孙中山革命史迹资源,塑陆皓东铜像,进一步优化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历史内涵 建议进一步挖掘孙中山革命史迹资源,在一些拥有孙中山革命史迹的著名商业街或旅游景区树立雕塑、纪念碑等标识。例如北京路步行街青宫电影院原是1894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乙未广州起义的旧址“王氏书院”,虽如今旧址已荡然无存,但可以在北京路原址选适当位置修建“乙未广州起义纪念碑”,并在碑文中对这段历史进行简略的介绍,同时在纪念碑旁树立孙中山以及“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陆皓东的铜像,以增添步行街的文化气息。 二、加快“孙中山文化中心”及“大元帅府旧址历史风貌恢复及保护工程”建设审批力度 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武装政权,其中第一、三次均开府大元帅府,第二次旧址被毁后原址重建为中山纪念堂。在孙中山人生最后八年多的时间里(1917年-1925年),大元帅府是其生活和工作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地方。在这里,孙中山创办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即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和发动国民革命运动,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此,市委市政府已批准以大元帅府为依托,建立孙中山文化中心,以此将广州各个孙中山文化史迹串联起来,在全球华人社会中发挥广泛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孙中山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进展缓慢,迄今未能立项。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重视力度,加快“孙中山文化中心”及“大元帅府旧址历史风貌恢复及保护工程”项目的审批、立项和建设力度,力争在明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前落成孙中山文化中心并向公众开放。 三、围绕孙中山革命史迹,打造旅游精品项目 1.全面更新、升级年代久远的展览馆、博物馆,大幅提升我市文化场馆的陈列展示水平,以科学现代的展陈手法、富含视觉冲击力及艺术感染力的展陈内容,全面展示孙中山与广州的不解之缘,让海内外游客通过精良的展览进一步认识广州、了解广州,提升广州的海内外知名度。 2.优化旅游环境,对夜景营造、配套交通、道路标识、城市绿化、“孙中山革命史迹旅游指引”等一体化运作,同时在时尚、休闲、餐饮等方面要无缝衔接,按照高端旅游的标准,结合游客的消费需求,不断完善服务配套,努力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最大化,使单一的“孙中山革命足迹”旅游项目扩展为一系列的、有影响力旅游品牌,形成规模效应。 四、在穗港澳台举办“孙中山与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图片文物巡回展” 除了广州,孙中山与港、澳、台均有渊源。藉此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契机,建议以市政协为主进行筹划,在穗港澳台举办“孙中山与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广州)图片文物巡回展”,进一步加强广州与港澳台民众的沟通和联谊,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