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加快建立工程造价大数据库,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 ||
提案者 | 民进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一、加快建设工程造价大数据库的必要性 1.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巨大,亟需科学决策和有效的投资控制。 2015年,我市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6个,计划投资约1180亿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其中,交通运输项目30个、能源保障项目6个、生态环保项目9个),年度计划投资约625亿元;产业建设项目81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1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4个、总部经济项目1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0个、传统优势产业项目6个),年度计划投资约45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30个(其中,国民教育项目4个、医疗卫生项目7个、文化建设项目11个、社会保障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约103亿元。巨大的城市建设投入,亟需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投资控制。 2.科学决策和有效的投资控制,离不开全过程精细的造价管理。 造价管理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是制定投资计划的依据,是筹措建设资金的依据,也是评价投资效果的依据。造价控制的过程是从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合同价,到最后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只有实施全过程精细的造价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投资。 3.造价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 造价数据的特点,一是海量。以占工程造价70%的人工材料设备价格为例,市场上最近五年内的数据就达200亿条。二是变化快。技术、材料、工艺、结构不断创新,建材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致使造价基础数据快速变化。三是组成复杂。造价数据来源多,依据不同、阶段不同,数据不同。四是须挖掘,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单个造价数据意义不大,必须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对工程造价产生指导作用。因此,造价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只有通过大数据技术管理,生成的造价指标体系才更具有科学性和时效性,更贴近实际,对于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二、造价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数据采集处理手段落后。 目前,造价数据采集仍依靠信息员网络,采用人工询价、定期上报的方式;数据处理的数字化程度低、软件功能弱、没有采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致造价数据采样少,更新慢,效率低,信息不全。 2.缺乏数据共享的机制、标准和平台。 由于造价数据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缺乏联动工作机制,缺少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职责分工,缺乏对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平台建设的统一要求,缺乏统一的数据分类、数据存储系统构建、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因此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不同建设阶段之间的信息还处于孤立分散状态。以致对于工程价格难以监管,管理结果难以解释,出现问题难以追溯。这也是造成建设过程中,项目变更频繁,“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普遍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某个几千米的给排水工程管道项目,只有4米为特殊材料,其余均为普通材料。施工方将4米的特殊材料以远高于市场价报价,将几千米的普通材料以低于市场价报价,形成总价。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通过变更,全部采用特殊材料,致使结算价由800万飙升至2000万。 3.缺乏数据的挖掘利用。 由于海量的造价数据没有被采集,数据加工深度严重不足,数据利用率低,因此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决策只能凭经验、靠专家。 4.数据系统建设各自为政。 2014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也颁布了《广东省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对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建设工程造价数据库提出了要求。目前市造价站、市工程造价行业协会、市财政评审中心,以及一些企业都各自启动数据库建设。但无论是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接口还是信息平台都不一致。如不及早统筹,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进一步形成信息孤岛。 |
||
具体建议 |
一、统一规划造价大数据库的建设。 明确大数据库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等。在平台建设、系统开发、体系划分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先试点后推行。建议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5号)规定,由建设工程造价监督主管部门市住建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等部门,政府投资项目有关建设单位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按照牵头部门提供的数据要求,及时提供相关项目估算、概算、预算、(投标)中标价和结算等相关详细的造价文件(电子及文本格式)。市住建委通过对以上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经过审核的有关项目造价数据、计价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用2至3年时间完成造价大数据库的建库工作。 二、统一大数据库的建设标准。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设定,包括典型工程的标准及编码分类、工程资料的描述规范、工程数据分类、工程数据格式、指标数据格式等,保证所收集数据的质量和可用度。 三、多途径收集造价数据。 建立数据库的关键是收集有价值的数据。目前,市建设工程造价站已开展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结算价备案工作,已备案控制价工程约8500项、3500亿元,已备案合同价工程约5900项、2400亿元。建议继续打破造价数据在不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管理藩篱,建立全过程造价数据的备案管理机制、备案数据核查机制、数据填报诚信评价机制,以保证数据的收集和确保所备案数据的质量。建议从政府工程着手收集数据,并加大施工合同、竣工决算的备案管理力度。可鼓励行业协会以“行业信息合作联盟”方式收集数据。同时搭建优质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吸引各方填报数据。在数据阶段上,数据收集还要向设计源头等全过程延伸。 四、统一建设工程造价大数据库。 大数据库应包括材价库、品牌库、指标库、项目库及造价信息查询应用平台的四库一平台。包含动态价格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系统、工程造价信息筛分与预警系统、计算机辅助计算系统、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造价指数指标收集与分析系统等五大模块,覆盖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 五、建设各方统一使用造价大数据库。 数据库建成后,可以收集各类工程、各阶段造价数据,并进行数据积累、分析、交流、使用。定期发布造价指标、指数,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工程造价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等相关性、影响性研究。在建设全过程统一使用造价大数据库后,建设各方可以快速审核预算文件,合理投标,实时掌握项目情况,高效管理变更,高效控制成本,更好地执行合同,有效避免项目延期、结算价偏高、项目烂尾等风险。政府部门使用大数据库进行科学决策和建设管理。如投资管理部门可以快速估算各类建设项目的投资额,比选投资方案,预测投资走势和对经济的影响。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和遏制围标串标、操纵价格等行为。财政审计部门可以对造价异常的工程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审计。质量监督部门,可以针对造价过低的工程项目,实施预先控制,有效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