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五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聚集琶洲全产业链资源 以新机制打造新动力源 | ||
提案者 | 江绍强 等2人 | ||
情况分析 |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广州必须围绕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努力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全国城镇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海珠区琶洲地区经过10多年建设发展,已逐步成长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极。市委任学锋书记要求发挥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沿江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形成若干产业创新链,引领广州深入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学锋书记指出,琶洲不光是广州的琶洲,更是中国的琶洲,是全省的竞争力、全国的品牌,要打造成中国科技创新、会展产业、国际贸易的门户,打造成广州的硅谷和中关村。 一、琶洲有条件担负新的经济增长极使命 琶洲位于海珠区东北部,北至珠江前航道,东至珠江后航道,西、南至黄埔涌,面积10.4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已建成776万平方米;其中商用物业面积515万平方米,已建成296万平方米、在建219万平方米。居住人口8.9万。近年来,呈现了会展业为龙头,电子商务、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业态加速发展、人才聚集、生态宜居的良好态势。 (一)国际展都逐步形成 2012年成立会展经济促进会、会展服务中心,吸纳会员单位近百家,每年发布琶洲会展经济白皮书。高起点建设全国首家会展主题园区——会展产业孵化基地,引入企业73家。联合国际知名招商中介机构绘制会展产业招商地图,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展企、展览、会议。积极探索穗港澳会展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会议和奖励旅游产业(MICE)。自广交会整体搬迁至琶洲以来,琶洲地区会展业办展场数从2008年的58场增加到2014年的224场,年均增长26.7%;其中境外企业租用面积占11.45%、境外会展观众占12.98%,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从2008年的8场增加到2014年的16场。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大于等于1000万或从业人数大于等于50人)会展业企业营业收入56.39亿元。目前,广交会已成为我国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2015年出口成交额3433.4亿元;广州国际照明展规模居同行业世界第一;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广州国际美容美发美妆博览会居同行业亚洲第一。五大专业展馆室内展览面积达53.9万平方米,规模居世界前列。有2个UFI认证展馆、5个UFI认证展会、5个UFI认证企业。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中国艺术博览会等陆续落户琶洲。以广交会为龙头的会展业已成为开展国内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国家级平台。 (二)经济引擎作用明显 2014年琶洲地区GDP为225亿元,占海珠区GDP总量(1251.48亿元)的17.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7亿元,占海珠区总量的48.5%。建成商用物业面积295.86万平方米、在建218.9万平方米。有全区纳税10强企业5个。税收超亿元楼宇3栋(全区4栋)。有商务楼宇24栋、注册企业1631家(注册资金在1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2015年上半年注册企业纳税24.38亿元、占全区的26.53%。建成五星级酒店3间,在建2间。辖内高新企业超过70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1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率约65%。2015年新增加17宗地块出让、拉动总投资约158.5亿元。市委要求未来几年海珠区GDP要迈上2000亿元台阶,并着手在琶洲筹划建设千亿级电子商务总部集聚区。 (三)互联网创新集聚加快 2014年7月,我市出台《关于全市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意见》,提出了“1+1+9”的意见,计划通过3至5年,集中资源在琶洲A区形成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就业岗位约8万个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并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国际电子商务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着力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总部企业落户,引导电子商务研发、运营、支付、营销等电子商务服务高端要素在此集聚。目前,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国美、小米、唯品会、环球市场、欢聚时代、黄龙信息等知名企业已竞拍土地入驻,总注册资本70多亿元,总投资将达450亿元。铂涛集团、粤科金融集团表达了入驻意向,在建及拟建重点项目达20多个。上述企业落户将加快形成经济“虹吸效应”,促进琶洲成为国际高端创新要素引领集聚区,发展前景广阔。 (四)未来城市客厅雏形初现 琶洲地区位于我市第2、第3城市中轴线核心区,与珠江新城和规划建设的国际金融城共同组成广州中央商务区,区位优势突出, 未来5-10年将成为广州继珠江新城后比较成熟的商业中心区。 截至2014年已建成各类建筑面积776万平方米、用地超过70%,开通了环岛轻轨试验段。目前正筹划打造全球会展之都,规划新建2条城际铁路、4条地铁和航站综合体,实现25分钟到白云机场、10分钟到广州南站、1小时到香港的目标。紧邻广州电视台展演平台、“小蛮腰”和未来的“四馆一园”等广州地标,海心沙、东塔、西塔等滨江生态美景一览无遗,加上环岛有轨电车、黄埔古港古村,形成广州美景的精华展示区。 二、琶洲有三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规划至今没有稳定。近年来历经5次规划、8次调整,最近就调整了2次。先后提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会展总部功能区、国际会展中心区、依托琶洲打造成洲际会展中心城市、世界第一会展城、广州大CBD等总体规划目标,对琶洲西区提出互联网集聚区、总部商贸区、广州紧凑型新CBD(2.5版)、科技创新枢纽等发展目标(见下表)。应深化、完善、丰富琶洲整体定位,尽快稳定琶洲区域规划,以确定发力点、激发动力。 时间 内容 2011.09将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整体定位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国际化大都市最核心区域 2012.03会展总部功能区 2012.12广州(琶州)国际会展中心区 2014.03依托琶洲打造成洲际会展中心城市 2014.06琶洲与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共同组成一江三城的广州大CBD地区,定位:世界第一会展城 2014.07琶洲西区定为互联网集聚区 2015.06琶洲西区定位调整为总部商贸区 2015.10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为广州紧凑型新CBD
二是各种产业不关联。会展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展多、会少、采购更少,出口展多、进口展少、国际展更少,定期展多、没有常年展、固定展,交易结算不落地。缺乏采购、金融、商务服务等业态。互联网经济效益尚未体现。 三是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琶洲西区欠缺统筹、中区东区缺少统一高效服务。新一轮开发建设任务繁重,亟需高层次、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和管理机构。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虹桥商务区,天津滨海新区各功能区,苏州工业园区和我市天河中央商务区等,均在建设初期就成立有权威和相应层次的管委会,发挥统筹、协调、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作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琶洲要更好扮演我市经济增长动力乃至引擎角色,迫切需要设立强有力的市级管理机构。 CBD名称面积 (平方公里) 管理机构机构级别机构性质 北京商务中心区 7 管委会 市级 行政机构 上海陆家嘴 金融贸易区31.78管委会 市级 派出机构 广州天河 中央商务区6.44 管委会 市副局级行政机构 广州琶洲10.4 天津滨海 中心商务区46管委会 市级 派出机构 苏州中新合作区 80管委会 市级 行政机构 |
||
具体建议 |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强有力的管理服务,推动琶洲当好我市经济动力源和增长极,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地位。 一、设立琶洲地区市级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并赋予实际权限 管委会放在琶洲,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海珠区区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相关部门、海珠区各1名领导和琶洲辖内个别中央、省属单位及重点企业负责同志担任。管委会办公室设在琶洲,其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由市编委研究确定。管委会负责统筹协调琶洲辖内中央和省属单位,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研究制定符合琶洲地区现实情况的产业规划、发展策略和管理措施,及时有效协调解决琶洲地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 二、尽快形成会展全产业链集聚 1、以平台经济方式建设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应尽快形成会、展、贸、购、金融、网络经济和中介及物流全产业链的集聚,提升会展全产业链经济效益、形成产业生态、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全球采购中心和中国名牌中心,让会展永不落幕。 ①大力引进国际采购多元交易主体常驻。建议积极与国际采购机构、跨国企业和相关国际商会、行业协会合作,采取多方投资共同构建“中国采购中心”、“国际商会(协会)中心”、“美国采购大厦”、“欧洲采购中心”、“东盟采购中心”等集聚成全球广州采购中心。 ②建设中国名牌中心。建议在琶洲C区90公顷规划待定区规划广州与各地政府(全国协会)共商,采取多种投资互补共赢、多种形式共建“北京名牌城”、“上海名牌城”、“天津名牌城”或“中国轻纺城”、“中国机械装备城”或“佛山陶瓷”、“中山灯饰”等组成的中国名牌中心。 ③做强展览多办会议。建议通过“引进+合并同类项”,形成合力、提升水平、扩大影响;通过“线上+线下”,打造展会总门户,延伸交易功能;通过“展览+峰会”,以展带会,以会促展,展会要与招商结合、与产业发展融合;通过“展览+奖项”,打造广州标准、广州奖项,提高广州声誉。 2、全力推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与会展产业充分融合,成为发展常年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展贸结算的重要模式,成为打造会展产业生态的重要抓手。 ①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引进电商产业商会,增大我市电商产业体量。积极引导已拍得地块的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复星集团等互联网巨头加快项目建设,并把总部或者相关的地区总部、业务总部、创意研发团队设在琶洲,尽快形成产值。 ②探索建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发展互联网金融业。促进互联网+会展,完善会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会展业服务体系。把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世界级创新平台。 3、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发挥会展龙头项目、龙头企业进驻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配套、供应链衔接价值链增值。 ①尽快补缺国际采购功能、常年展贸交易及电商功能、大数据服务。 ②完善对大型国际会议、会展产业园、节奖盛会、高端论坛的支持措施,引导更多展会展企落户琶洲。 ③发挥“黄金三角区”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集聚区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年会、行业论坛、国际交流等高端会议活动在琶洲举办。 4、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强化科技创新、文化引领、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 ①金融服务业以粤科金融进驻为契机,积极引进基金、期货、股权、保险、信托、融资租赁、新兴金融机构和财务集团。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金融街),引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特色小贷、社区银行等机构。 ②以金融业为纽带筹建创业大街、创业社区、众创空间,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营造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让创业者之间自由共享经验、知识、思想和仪器设备等创业资源,创建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 ③大力补充餐饮、酒店、购物及交通服务、展前服务(会展研发、设计、广告、装修、轮候、报关、检验等)、展后服务(国际贸易及金融保险、结算和物流功能等)。 ④扩大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增加交易时间,设立长期交易平台,促进全球采购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