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助力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是广州市为国家统一大业作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存在全市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引、市区渉港澳台机构和部门尚未形成合力、面向港澳台青年的经济社会信息未经统筹整合等问题。建议制定便利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渉港澳台机构和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加大力度宣传广州的创业就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有关部门还将积极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为香港同胞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使大家能够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又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重要城市,具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特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州与港澳台经贸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基础,不断推进、深化四地的合作交流,对维护港澳地区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在港澳地区全面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助力港澳台三地人民共享祖国现代化发展成果、心向祖国、共圆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祖国经济与科技实力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两岸四地涌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港澳台青年到内地创业就业成为新趋势,他们将在成就个人事业、创造个人和家庭美好生活的同时,将不断深入认识祖国、情系祖国、促进祖国统一。助力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是广州市为国家统一大业作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完善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十分有益的探索。
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联合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开展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专题调研,就完善我市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等进行一些探索。
一、广州打造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环境的概况
(一)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在基地建设方面,经认定的广州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创业社区)数量已达到38家,总孵化面积逾16.2万平方米,可容纳250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其中,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和“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以“青年特色、港澳元素、前端定位、综合服务”为目标导向,聚焦内地高校,特别是在穗高校就读的港澳青年学生以及刚刚步入职场的港澳青年,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免租入驻、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配套服务,最大限度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优惠和支持。截至2017年10月底,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已签约入驻港澳团队6个、“创汇谷”已签约入驻港澳团队24个。在创业大赛方面,连续举办五届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专门设立港澳地区分赛场和台湾地区分赛场,第四届大赛共征集110个港澳台青年创业项目。以大赛宣传推介为媒介,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组织、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大赛覆盖面,吸引港澳台地区青年、留学归国青年及国外青年人才来穗创业。越秀区、天河区、番禺区、南沙区等已出台了相关扶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
(二)推进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
打造港澳青年学生实习“百企千人”工作项目,认定挂牌102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开发出1080个贴合港澳学生专业的高质量实习岗位,共吸纳393名港澳青年来穗实习。参加实习的港澳学生表示,通过实习的工作实践体验,加深了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个人的职业规划、来穗创新创业考虑,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是通过实习,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调研组还了解到港澳台青年对到内地创业就业的一些看法
据一项面向港澳台青年的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香港、台湾青年愿意到内地工作和发展,选择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但超过70%的港澳青年对内地的投资环境不太了解,台湾青年对大陆创业、就业政策熟悉比例仅为2%。调查表明:一方面,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是港澳台青年创业就业选择靠前的城市;另一方面,港澳台青年普遍对内地一线城市(包括广州)的了解不够,尤其是对内地的税收制度、产业发展趋势、创业环境、融资条件、企业申办与管理手续,以及就业岗位的种类等,未能获得较为充分、准确的信息,这影响了他们选择到内地创业、就业的意愿。港澳台青年希望到内地创业能获得必要的专门指导,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来为创业、就业提供基本锻炼。在内地大学毕业的港澳台学生希望能与内地同学获得同等的就业证以实现就业的便利性;他们期望在内地创业、就业能获得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子女教育、购房入户等保障,与当地人获得同等的买车上牌等生活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全市缺乏统一的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政策指引
一是我市出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办法的通知》等政策,虽然能够惠及港澳台青年,但这些扶持政策的审批权分散在各个相关政府部门,存在申请程序繁琐的现象,港澳台青年对来穗就业创业可享受的优惠了解不深。创业阶段最需要的金融支持,我市的创业扶持政策是倾向于以政策资金补贴的形式来实现,对港澳台居民在融资、股权融资、股票质押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尚未制定相关政策给与支持。二是港澳台青年在就业、社会保险、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事业单位聘用等方面存在“次国民待遇”,对港澳台居民在内地仍然是就业许可制度。此外,医疗卫生、购房入户、子女读书、买车上牌也存在政策性障碍,这些问题都与他们在穗安居乐业、事业发展息息相关。
(二) 市、区渉港澳台的部门、机构尚未就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实习的服务形成合力
一方面,相关部门、机构未能形成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方面的信息共享,存在各自信息孤岛状况;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机构工作计划未能实时沟通,难以从各自职能相互协调、统筹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实习等方面的服务。譬如组织安排港澳台青年来穗参观考察,存在市、区相关部门、机构邀请的港澳台青年群体交叠、参观和考察内容雷同,针对性不强,也未能惠及更多的港澳台青年,行政资源效益未能更大化。
(三)广州面向港澳台青年的经济社会信息未经统筹整合
广州的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布局与政策、具体的营商环境、园区布局及其具体状况、创业就业政策,以及各个区的政策措施差异、具体的生活条件等等,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和市区不同层级的网站和其它信息公开渠道,对于不熟悉广州资讯搜索、获取方式的港澳台青年,未能通过一个统一的门户有效率获得创业、就业、实习以及市场的信息,难以结合自身条件综合比较各个区的创业、就业情况,据此作出选择判断。
三、建议
(一)制定便利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配套政策措施
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在吸引港澳台青年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在珠海市横琴新区工作的香港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暂行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对符合条件的纳税对象按照香港、澳门地区税法测算的应纳税款的差额给予全额补贴;珠海市还出台《珠海市人民政府鼓励港澳青年来珠海创业的指导意见》。东莞市的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与东莞台协青年会等本地台湾青年组织开展合作,同时设立了3000万专项工作资金。
一是建议我市借鉴其他地方做法,结合广州实际制定《关于鼓励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单位责任、明晰办事路径。制定港澳台人士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在用地指标、税收减免、厂房免租、提供廉租房或住宿津贴、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补贴、人才引进等,给予港澳台青年扶持帮助。二是进一步简化内地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行政手续,以流程图方式清晰明确公司注册人资质、注册步骤、所需时间等,部分手续开通互联网上传审核资料通道简化行政手续。三是在办理工商登记的政务窗口增设港澳台咨询窗口,缩短办事流程,开设绿色通道。四是引进港澳台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企业注册、公司开设银行账户、办公及员工住房租赁、 办理社保,招聘人才等专业化、市场化一条龙服务。五是联动银行、天使投资人、私募基金、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机构,成立“港澳台青年在穗创业基金”,给予港澳台青年创业团队创业贷款,为港澳台青年在穗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六是对吸引港澳台人才较多、时间较长、具有聚集示范效应的创业基地,政府给予相应的奖励及政策性补贴。七是政府为港澳台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补助和住宿方便,并在实习期间,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开展基本业务培训等。八是配置创业师,为有意在穗创业的港澳台青年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并指导他们开展业务。九是各区相关部门定期举办交流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心得,帮助港澳台青年认识及联系更多商界成功人士,建立更广阔的人际网络。十是市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切实解决港澳台来穗创业就业青年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医疗、购房、买车上牌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便利,将广州宜居宜业宜发展的优势惠及在穗的港澳台青年,助力他们在穗发展事业。
(二) 形成渉港澳台机构、部门为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实习服务的合力
建立渉港澳台机构、部门协调机制。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整合我市涉港澳台单位,建立港澳台青年在穗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便利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政策,统筹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一是设置“港澳台青年在穗创业指导委员会”,统筹助力港澳台青年创业相关工作。二是市有关部门与港澳相关部门合作,定期召开“穗港澳人才交流合作会议”,协调解决港澳人才来穗创业就业实际问题。三是相关机构和部门与港澳台三地青年企业协会、学校等建立对接机制,沟通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的相关资讯,建立长期定向输送人才渠道。四是推广南沙霍英东研究院为在南沙创业的港澳青年团队提供实验项目支持的经验,联系广州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为港澳台青年创业团队提供科技力量和实验项目目录,协助他们对口联系科学家、研究人员、实验室,为他们研发新产品提供技术和实验方面的支持,并为他们与企业牵线搭桥,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把他们成熟的科技成果通过企业生产转化为专利产品。五是市有关部门牵头统筹组织各区实施 “港澳台青年实习计划”,鼓励国际集团、机构,银行、国企、事业单位等,为港澳台学生来穗实习提供岗位。
(三)加大力度宣传广州的创业、就业环境
一是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市政府网站增设港澳台青年创业、就业、实习专栏,集中宣传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广州市经济和科技产业发展布局、产业信息等,链接各个区网站的有关港澳台青年来穗创业、就业、实习的政策措施,以及园区服务等各方面信息,使港澳台青年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全面了解情况。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港澳台青年来穗考察,市区相关部门现场介绍广州的创业就业政策措施等方面情况、回答问题,组织他们到相关园区参观,帮助他们了解广州、认识广州,并进而通过他们向亲友介绍广州,扩大广州的影响力。三是市有关部门与港澳相关机构合作,到港澳的大学等机构举办活动,向当地青年介绍广州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创业、就业情况。四是市、区有关部门发动相关行业组织需要港澳青年人才的企业到港澳开展企业宣传和人才招聘。五是市区财税等部门定期举办法律及税制的座谈会, 组织在穗创业就业的港澳青年学习国内税制,以及了解港澳台企业的资金进入和退出的信息及程序,提高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