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建设具备大湾区特色的“广州量子通信试验网” | ||
提案者 | 李鹤虹 | ||
情况分析 |
量子信息被公认是对未来世界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技术,未来前景无可限量,中美等大国及欧州均投入巨大资源参与竞争。今年6月,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其中就包括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相比于尚未落地的量子计算,量子物理学与密码学相结合的量子通信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金融等重要领域,为信息化社会提供基础的保密服务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现在的量子通信国内市场规模已达百亿量级,在国防、政务、金融、政法、电力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据权威统计:到2021年,量子通信在政府服务领域应用占比将达到30%;金融领域应用占比将达22%、商业领域20%、国防军事16%。 量子通信的试点应用催生了一批由科研机构孵化的科技产业实体。从量子通信设备角度来看,国内国际大约有5家左右的公司在参与竞争;从量子通信组网运营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只有一家国科量子,而新三板九州量子通过参与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项目,供应量子通信核心及配套产品,实现量子通信业务飞速增长,营业收入增幅明显。目前的市值,相比两年前被收购时的120万元价格已经增值超过了1.1万倍,达到132.87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独角兽明星企业。 |
||
具体建议 |
我们建议广州应尽快建设实用化的“广州量子通信试验专网”,出台细化的指导意见,以建设量子通信试验网为切入点,整合全市数据资源,保障大数据的无条件安全,形成数据生态链,催化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形成,及时产生经济效益,带动广州经济发展。 一、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 1.推进包括低成本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关键器件、量子通信广域组网等技术创新发展,完成面向运营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验证、形成应用示范典型,完善应用模式、成熟商业模式。 2.完成远距离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的验证和设备定型,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系统的室内联调和工程建设,加快实现核心技术、模块化器件和稳定性设备的突破,带动元器件等上下产业链发展。 3.完成量子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现实条件下量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规范研究和测评方法与测评工具研发。 二、提高重要领域的信息通信安全保障能力 1.开展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域互联应用研究,完成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研究。 2.利用量子科技搭台,完善“核心量子设备+通信产业”的产业链,进行量子保密相关通信前沿研究成果向应用技术和商用化产品的转化,催化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形成。 3.测试银行间交易的远程应用,并向金融、电力、广电、政务等各行业开放,为各类用户提供量子层面的安全服务。 三、开发水下量子通信,让广州量子通信试验网具备能够“上天、入地、下海”的大湾区特色。 1.加快量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级港口群的大湾区中枢“南沙自贸区”内大力研究水下量子通信行业,使广州量子通信的发展充分具备“大湾区特色”。 2.测试发展试验性水下量子通信,突破量子通信海水“禁区”,向未来建立水下及空海一体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实现量子通信技术的上天、入地、下海的未来图景。 3.探究量子创新秘籍,完成与量子科学卫星计划的互联,形成星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打下坚实和良好的基础。 综上,广州作为大湾区的经济中枢,尽快建设实用化和商用化的“广州量子通信试验网”,将进一步推动广州量子通信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大规模商业应用和推广加速量子通信产业化,催生出一大批由科研机构孵化的科技产业实体,这些企业在未来一定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变身为量子技术产业的独角兽明星,担当起粤港澳大湾区的量子科技的“领跑者”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