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南沙区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的教育机构规划布局
发布时间:2018-01-04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南沙区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的教育机构规划布局
提案者 张广军
情况分析

  广州南沙区由于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拥有众多侨民。近年来,国家对南沙区的发展格外重视,针对南沙区的区位优势,提出建设南沙自贸区及国家级新区,使得南沙快速发展。因此,南沙区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逐渐成为港澳人士返回内地和海外人士来中国工作创业和落户的首选地区。然而,随着南沙区港澳和海外人士的不断增加,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突显。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造成一部分落户南沙的人才因子女的教育问题而离开,导致人才流失。 

  目前,南沙区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人数已经形成规模。港澳和海外人士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初来南沙,很难适应这种教育模式,而且语言问题也是学习的障碍。很多有大量海外人士的城市,都有专门针对其子女的教育机构发展兴起。目前在南沙,为解决其接受教育问题,除《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赋予南沙新区相关探索国际教育合作与教育培训相关优惠政策外,南沙获取并顺利承接了“中外合作办学”审批省级绿色通道,“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审批”省级管理权限,以及在南沙“设立港澳独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权限。但是就现状而言,虽有一批国际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但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的国际化教育机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无法彻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因此,最大程度挖掘南沙区开展国际化教育的政策优势,努力改善南沙教育体系,寻找中外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加快发展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的专门教育机构迫在眉睫。

  

具体建议

  1.鼓励民间办学,开办教育过渡班。面向在港澳和国外接受了几年初级教育的孩子,帮助他们向国民教育过渡。在教育过渡班,实行中西结合的模式。部分课程,如语文,采用纯中式教材,用中文上课,帮助学生尽量快速地掌握中文。还可以通过开设短期强化班帮助学生快速度过“语言关”。在吸收发挥西方教育的优势的基础上,重视本土文化的熏陶,挖掘中式教育的益处。 

  2.组织创办海外人才子女学校,尽可能地成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所有阶段的课程教授。学校的具体操作运行,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2016年创建,目前已有初步经验)的模式。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国际接轨,引入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学校教育体系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以美国创新课程为特色,除语文以外,实行全英文教学。这样一来,语言就不再成为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的学习障碍。同时,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也可以发挥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律精神等,从而取长补短,达到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化国际教育。南沙创立发展海外人才子女学校,除了自己创立发展,探索道路外,还可效仿已有的广州英东NCPA美式中学,与国外的知名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直接从国外引进教材,实现与外国本土教育及教育方式的对接,做到完全的国际化。 

  3.在南沙区现有的学校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国际班。创办专门的学校,工程量巨大,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等资源。相比较而言,在已有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国际班,就容易便捷很多。学校引入外教资源给国际班学生授课,也可以挑选一批具有英文特长的教师进行上课。若英文授课的教师资源不足,可以挑选一部分优秀教师,由政府教育部门定期聘请英语教育领域的名师专家进行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外语技能。如此,在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同时,还能提升这些优秀教师的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学校其他学生也可以享用国际班的资源,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及素质教育也有不可忽视的改善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