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广州地铁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400公里的13条线路,以及1条7.7公里的新型有轨电车线路(试验段),线网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2017年日均客流750多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近900万人次,客流强度为近3万人次每公里/每天,客流运送效率居全国首位,承担了广州市约45%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据调研了解,广州地铁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发展: 一、城际轨道交通整体规划有待进一步落实。目前,广州正在根据《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建设以广州为中心,对接深圳、佛山、肇庆、清远、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珠海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然而目前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尚未落实,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如广州地铁5号线与东莞地铁1号线衔接、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方案、广佛江珠城际线站位方案等问题。此外,一些规划项目还缺乏实施依据,如广中珠澳城际未纳入珠三角城际线网规划,暂时无法实施。 二、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广州等国内大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逐步从“客流追随型”向“规划引导与客流追随并重”转变,并努力通过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设计规范,以及受自身实力、资金和土地政策限制,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开发难以同步,沿线土地资源开发目标难以实现。 三、征地拆迁工作进度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国铁、城际项目建设均涉及大量征地拆迁,而征地拆迁涉及当地居民、村民的切身利益,尽管属地政府竭尽全力推进,但难度依然很大,导致目前在建项目受到影响,难以按时完工开通。如广佛地铁受沥滘站征地拆迁影响,一直未建成通车;广佛环线、广清城际、穗深城际等线路受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的影响,未能按计划开通运营。从目前在建项目推进进展可见,需进一步加强征拆工作,以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 四、上下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广州市于2017年3月14日印发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为广州市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综合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综合交通枢纽是集国铁、城际、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各类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涉及中铁总公司、省铁投公司、广州地铁公司、市交委等多个主体。且国铁项目、城际项目审批权限不在广州,属于中铁总公司和广东省政府,而线路规划涉及多个城市各方面的利益,亟待积极协调和平衡。目前综合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上下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五、因票价优惠造成的高峰期拥挤。广州地铁的各类票价优惠幅度在国内相对较大,除老年票、学生票、特殊人群免费票以外,广州羊城通还推行累计15次以上享6折优惠的措施,广州地铁平均票价由2010年的3元降低至2015年的2.72元,大大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地铁平均票价(北京4.26元、上海3.93元、深圳3.51元、杭州3.33元)。2015年广州整体地铁票价优惠幅度达到25%,即整体票价优惠额对比应收票款总额。虽然政府每年对地铁票价优惠的投入以补贴方式回馈,但仍难以完全覆盖优惠幅度。同时因为各类优惠不限时段,对高峰期运营组织带来极大挑战。广州地铁虽已在行车组织安排、客流控制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压缩行车间隔、改造行车瓶颈等,但部分因为设备设施先天条件限制,仍存在高峰期异常拥挤的现象。
|
||
具体建议 |
一、广州地铁积极主动推进与周边城市地铁、其它公共交通系统接驳的同时,也要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地铁运营模式的互联互通。广州地铁在国内城市的地铁系统中已经形成十分成熟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和十分领先的运营管理模式、经验,广州地铁有必要争取广东省相关行政部门支持,向省内各城市输出高效率的、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主动承担省内各城市地铁系统技术、管理、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协助各城市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为此,广州市有必要建立面向全省的地铁运营与服务的培训基地,广州要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地铁“黄埔军校”。 二、广州地铁在完善发展中心主城区线路、地铁站及其出入口合理布局的同时,通过规划建设地铁支线、轻轨,在非主城区的主干线途径的节点地段和连接邻近城市的地段,连接两类区域:一是连接已有和规划建设的较大规模社区、较大规模园区,有利于广州市在边远区域发展房地产业以缓解中心主城区人口过度集中的压力、缓解园区企业职员上下班交通压力,改善路面交通通畅率,降低经济条件中下水平的市民的生活成本和交通压力,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二是连接邻近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场,形成两地公交系统接驳,有利于广州市与邻近城市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功能。 三、借鉴香港经验,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赋予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主体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上盖开发拥有一定的优先权,力争轨道交通建设与物业开发“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经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得沿线地块的升值收益尽可能反馈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来,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补亏的资金压力。 四、要考虑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建议政府出台鼓励站点周边适度进行高密度开发的相关政策。 五、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线网的不断扩张,均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了影响,建议政府部门在票价政策或购买服务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适度考虑企业的成本投入,保障企业可持续经营;在优惠政策造成高峰期拥挤方面,建议政府部门结合实际运营管理需要,尽量避开高峰时间段或特殊节假日,引导乘客错峰出行。 六、充分运用广州地铁的地下商业空间,可考虑多投放广告、开设商铺,提升广州地铁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开设港澳台和外籍人士互联网购票取票专窗,确保地铁配套的电梯等设施在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的正常运作,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八、目前广州主城区人口趋于饱和,未来人口的大幅增加将会出现在郊区,建议在规划郊区的地铁线路时,应比主城区线路考虑更大的编组,以创造更大的舒适度,满足未来乘客地铁出行的需要。 九、积极推动广州地铁“走出去”,主动与国际接轨,借鉴发达国家地铁运营的先进经验,在国际上广泛推介宣传广州地铁发展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