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依托大学城搭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服务中心,促高校科技成果在广州转化落地 | ||
提案者 | 市台联 | ||
情况分析 |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正逐渐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知识贡献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 一、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广州大学城,面积为34.4平方公里,目前共有十二所高校近17万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5%及30%,有中大广州超算中心、华工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05个,是华南地区科研和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作为世界最大的大学城,其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雄厚的科研资源不匹配,以转化数量最多的华南理工大学为例,2014年专利申请数692项,授权382项;2015年专利申请数727项,授权380项;2016年专利申请数883项,授权399项。2014年至2016年,大学城各高校的专利发明授权数仅约50%,2016年入驻大学城三个产业园区的企业约300余家,年产值仅23亿,主要原因就是科研发明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不足。大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强的“人才高地”没能发辉出应有的力量。 二、制约广州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 (一)缺乏市一级的权威性的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据了解,目前,我市市一级层面有知识产权交易中,有股权交易为主的交易所及汇桔网,在越秀区和南沙区有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平台,目前还没有全市统一权威性的交易服务中心,在大学城内各高校都建有自己本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但各高校各自为政,信息不流通,功能不齐全,权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与企业互动不足,影响力小。“成果交流会”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时间短,也不能起到持续转化的效果。 (二)信息不对称,转化不畅通。有的企业因技术落后,面临转型升级,手里有资金有运营团队但没有技术而在焦急等待;有的科研发明很有实用价值,但鲜为人知,而沉淀库中没有被开发应用,由前沿技术变成了鸡肋;有的发明专利因缺少资金和经营团队,转化应用缓慢而错失市场或中途夭折;也有的发明专利纯粹是为拿项目成果或完成任务,实用价值低;有的企业急需改进技术,但没有技术人才,无法研发。信息不公开,需求不互通,产、学、研没有有效地结合,大学科研团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少,转化机制不畅通。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低,资源及成果浪费。 (三)转化过程专业性、法规性强,过程繁琐,转化动力不足。高校科技成果大部分都是职务发明成果,属于国有资产,在转化中涉及国有资产评估、专利申请、备案、专利授权、国有资产转让等众多事务专业性、法规性强。由科研带头人或高校承办,因专业能力、精力的原因感到转化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在期间还涉及到敏感的处置权、收益权分配;在大学绩效管理及教师职称评定评分中科研成果转化的占比很低,大学及教师动力不足,愿意转化的不多;且因繁琐的过程造成转化时间周期长与企业迫切需求的时效性冲突,错过了转化时机。 (四)科技成果的评估机构不够专业、不够权威。目前,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评估都是各高校各自委托评估机构进行,各类评估机构参差不齐,不少都没有专业人士参与,评估价值也不尽相同,不少评估的结果不能反映出其真实合理的价值,影响到大学科研团队和企业的积极性,流失了不少转化机会。 |
||
具体建议 |
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为解决好国家财政资助的科研设施和科技成果在高校内部封闭运行,难与市场贴近,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从体制机制的完善上下功夫。 (一)成立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中心。由市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高校的成果转化信息平台,通过商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在大学城成立具有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交易、市场转化等功能且提供法律咨询、评估、专利申请一整套服务的市一级的交易服务中心。其具有五个特点: (1)广泛性,由大学城所有高校共同参与,逐渐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参与; (2)权威性,由政府主导,邀请各高校领导或科研处长成立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小组”,科学指导;并聘请专业的人士管理; (3)市场性,改变原有的由大学一方主导变为由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参与,具有成果展示、企业购买,洽谈交易等功能; (4)服务性,由政府提供在法律咨询、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国有资产评估、科技转化合同规范等各方面的服务; (5)产业拓展性,引进各专业的产业基金,与大学及企业直接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及发展。 在交易服务中心上具有三大功能版块:一是科技资源介绍版块,向社会介绍大学城拥有的实验室、科研团队、科研人才及其所研究的科研方向等,将大学城的科技资源推向社会;二是科技成果合作版块,在科研成果专利人同意的情况下,向社会介绍和转化科技成果,通过交易转让或合作共营等方式使科研成果得到开发运用;三是企业购买版块,由企业发布所求科技项目或研发要求,由大学城科研团队揭榜研发,由需求倒促研发,使成果直接转化到企业产品中。 (二)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 设立专业的经纪人制度,由经纪人主导科技成果转化的谈判,负责转化过程的事务,即可保证国有资产与研发者利益,又可提高效率,可使高校、科研团队从繁琐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研发创造;又可缩短转化过程,提高时效,提高竞争力。 (三)打造专业、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 可参照“工程招标”的方式,建立一个分类的大学城专家数据库,由交易服务中心统一招标几家权威的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在相对应的专业数据库抽签,由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权威合理的价值评估。这样,评估的结果能被大学和社会共同认可。并加强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四)提高科研的实用性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需求向研发倒逼,提高科研的实用性。明确大学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在科技成果处置、收益上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他们合法收益。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在大学绩效管理及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比重,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转化积极性。并简化转化过程中繁琐的手续。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广州转化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