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关于优化广州天使投资环境,抢先打造国内天使投资之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1-08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优化广州天使投资环境,抢先打造国内天使投资之都的建议
提案者 市台联
情况分析

  

  广州天使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阶段偏向后期,早期阶段投资不足 

  天使投资是否活跃是城市能否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受2015年互联网热的逐步降温以及天使投资天然的投资特点影响,广州风投机构在企业早期阶段投资力度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种子期的投资资金占总投资金比例偏低。可以借鉴的是,国际上多数国际的创业资本集中在早期阶段。2015年美国startups.co平台披露,其创投机构投资案例39.2%为种子投资、40%为早期投资、18.5%为初创期投资,仅2.3%为成熟期投资,可见美国的风投机构在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给予了初创型企业较大支持。反观国内包括广州在内,因资金求稳避险的因素,大多倾向投初创期和扩张期的企业,即PE和IPO,真正意义上做天使投资和VC的相对较少。 

  2、引导基金运作效率不高 

  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财政扶持资金,加大社会资本的集中度,同时为行业注入资本活力,因此广州各级政府按照市场化运作设立政策性基金,用于引导民间资本,带动社会投资投向各类创业企业。譬如主管部门为市发改委的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直投基金、孵化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市工信委主管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还包括区一级政府设立的各类风投基金等等。 

  但或因为缺乏投资标的,或因为过分规避市场风险,或因过于强调杠杆效应和盈利要求等原因,导致各级引导基金使用效果参差不齐,资源配置出现错位,运营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合省级财政出资政策性基金的实施意见》,对省级现有15项政策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基金带动社会投资作用,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可见政府引导基金存在资源闲置的状况。 

  3、人才建设缓慢,专业人才紧缺 

  风投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极高,需要精通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人脉资源以及企业运营等方面,因此风投行业特殊的人才标准使得人才匮乏成为行业共识。由于北上深具有先天的金融优势,相应在人才集聚方面也占据优势,因此广州在专业的风投人才方面逊色于北上深等创投发达地区,专业投资管理人才的严重紧缺进一步拉大了广州与上述发达城市的风投行业发展差距。

具体建议

  1、进一步弱化引导基金在杠杆和盈利的要求,完善已有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侧重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构建一套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引导基金主要涉及市发改委、市工信委以及市科创委等主管部门设立的基金。这些引导基金设立的初衷并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有效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战略型行业。放松杠杆虽然减少了社会资本参与数量,但也加强了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长期社会资金的介入。社会效益落实情况可以从种子期企业投入资金占比、投入IAB行业资金占比、单户100万元以下的笔数占比等指标进行考量;社会效益的落实效果可以从创业企业数量增长、解决社会就业人数等方面进行考量;而经济效益应该放松对于盈利性要求,延长期限,更多地考虑被投资企业的成长性。 

  2、统筹整合目前市级政策型基金资源,助力天使投资行业发展。 

  (1)单独成立广州天使投资基金,直接参与直投项目。广州市政府乃至国内的政策型基金主要以引导基金为主,尚未有专门针对天使投资的政策性直投基金。目前在清理整合引导基金的背景下,广州可以在原有的财政资源预算下,腾挪资源成立广州天使投资基金,专项用于100万元以下的天使轮投资。同时在行业投向方向,侧重广州目前战略发展的IAB行业;在规模方面,根据天使投资的行业特性,设置每年最低投资企业数量,并弱化盈利方面的考核,只须符合若干准入条款,通过专门的投委会进行投票表决即可过会,同时允许失败,设置较为宽松的免责条款。以每个项目投100万为例,如果基金每年投入10个亿,就可以扶持1000个创业项目,同时可以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加入,可谓是花小钱,办大事。目前国内尚未有城市专门成立天使投资基金,广州可抢占先机,先行一步。 

  (2)重新整合已有引导基金,并在相关联的基金中设立天使轮投资的考核指标。目前广州市已有8只市一级引导基金,分别为市发改委主管的,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直投基金、孵化基金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市工信委主管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以及市科创委主管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建议对以上基金的绩效考核加入子基金200万元项目投资案例数量或者占比的考核,不设扣罚分数,但按投资案例数或案例占比给予累进制加分,鼓励母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天使轮阶段。 

  3、建议由国资委牵头,多家市属国有企业联合出资,围绕广州IAB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企业,成立广州国资天使直投基金(国资基金三期),吸收更多的国有资本介入天使投资领域。 

  天使投资的特点是“只有广撒网,才能多捕鱼”,种子期的企业失败率高,收益期较长,因此民间资本更愿意投资扩张型、成熟期的企业。但缺失了苗圃期企业的培育,广州创投发展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国有创投资本在培育苗圃期企业方面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展示更多耐心与社会担当。 

  2013年,在广州市国资委的指导下,越秀金控旗下的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国资系统内发起设立面向城市发展关键领域投资的国资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被称为“国资基金一期”,多家市属国企参与并获得良好投资回报;随后2016成立的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相当于“国资基金二期”,该基金的资金将优先投放市国资体系内优质项目,以拉动联盟成员相关产业发展、保障和支持市属国企创新改革发展。同样,建议挑选一批市属较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成立广州国资天使直投基金(国资基金三期),围绕广州IAB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直投,对该直投基金应当给予较为宽松的盈利考核以及免责条款。因为其盈利期限较长,短期内天使轮的投资失败率较高,但只要坚持不懈的长期投,就能收获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4、优化升级广州现有孵化器的培育功能,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天使+孵化”模式。截止2017年上半年,广州市孵化器累计达212家、孵化总面积86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项目)累计超过11000家(个),新增毕业企业超过230家。广州市的孵化器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级孵化器获评优秀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前三。广州应该充分利用目前孵化器的长板优势,引导天使投资与孵化器融合发展,不仅仅解决了种子期企业的资金需求,还能够建立更多的创意交流与对接平台,提高创业成功率。出台政策鼓励天使投资人和机构共同参与现有孵化器的完善与建设,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服务功能,改造升级现有孵化器管理模式,引导天使投资、创业苗圃和孵化器融合发展。 

  5、重点引进域外创投人才,加强域内人才培养步伐。创投人才并非一般性金融人才,创投人才匮乏是目前创投行业的突出问题。在域外创投人才的引进方面,需要积极争取特殊优惠政策的落地,创新股权激励机制,利用好一线城市户籍含金量优势,解决人才交流的障碍,包括户口、住房、子女入学、项目申请等等;同时利用好广州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与高校合作,设置和完善好股权投资专业与课程体系,推动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