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传承与创新广府传统文化,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 ||
提案者 |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广府文化一般是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岭南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学习、吸收、摹仿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善于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民系内部对於本民系的共同心理认同感比较强烈,民系凝聚力强,人们普遍以繁荣的岭南粤语文化为自豪。 一、广州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1.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超过2200年,作为世界广府文化的中心,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世界影响力;作为千年商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广州为中华商业与文化输出做出过重要贡献;广州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与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性城市特性。 2.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航运、航空和铁路枢纽,广州可以超越华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进而将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纳入广州经济腹地,成为中国海洋经济战略门户。 3.广州拥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近代史上,岭南的侨文化紧随着中国近代史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旧、中西文化的冲突、磨合非常激烈而平和,它们表现出了自信、开放以及包容的态度,尤其以自我调整的创新能力为最显著的特征,因而在近代岭南文化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扩大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甚至在世界增加影响力,做好文化输出,至关重要。 二、广州与各城市数据对比情况 从现今国内城市传统和区域规划来看,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深圳则是科技创新中心。简单从四个方面的数据来看广州近期的发展: 1.城市GDP情况数值(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年广州GDP总量为18100亿元,2016年GDP为20004亿元,均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但GDP增速后劲不足,2015年增速为8.4%,排名15个城市中第五,在杭州、南京、深圳和武汉之后,2016年增速为8%,排在第四名,前三分别是杭州、深圳和西安。 2.城市工业情况数值。再看看广州工业情况,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的通讯、电子、机械甚至汽车产业,以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家电产业都相当强势。2013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为5889亿元,比广州高出24%。到了2016年统计公报,广州工业增加值为5369.4亿,相比深圳同年的7190.86亿,落后33.92%。 3.城市人口变化数值。从2010到2013年之间,广州常住人口增加30%,而京沪深三市增长超过40%,同一时期,武汉、杭州、南京、成都常住人口分别增长27%、28.6%、33.7%和27.2%,广州人口增速同其他主要省会差距变小,吸引力落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4.城市文化产业数值。那再看看广州的文化产业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文化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4000亿元,但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占当年GDP比重5.28%。深圳2016年增加值达1949.70亿元,增长11%,占全市GDP10%,2015年,而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2.68亿元,同比增长8.1%。 以上的数据不一定全面反映广州发展的现状,但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感受到广州发展压力与动力。广州要成长为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火车头,需要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更是文化软实力。
|
||
具体建议 |
立足广州的优势,通过对广府文化的基础研究,科学有序,系统全面地制定出广府文化复兴计划,构建以广府传统文化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出“在传统的广府基础文化建设上,逐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集群式发展的趋势,引领广州成为整个粵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让广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力军,让广州在“一带一路”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开展广府传统文化基础研究与基础建设 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摸索出让青少年接受的方式,弘扬广府精神与中国精神,建立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2.制定发展目标 要在细致科学的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广州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勾勒出广州传统文化未来数年的发展蓝图,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与现代创新的融合。结合广府文化地区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海外影响力,制定出发展目标,摸索出一条适合广州的文化与商业、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之路。 3.抓紧名城名品建设 做出年度规划,有步骤地提升传统品牌,在恢复传统的同时注重新旧融合,扶持创意产业,鼓励文化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从而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城市名片。 4.注重团队建设与步骤 (1)打造一批广府文化团队,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让文化工作深入到街道社区。 (2)绘制一本广府文化地图,勾勒出广府地区文化脉络,展现广府地区新旧文化特性。 (3)形成一批广府文化课程,努力形成拳头项目,推广到校园与社区。 (4)汇编一批广府文化故事,利用传统节庆假日和重大节日举行推广传诵。 (5)展示一批广府文化典型,挖掘地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6)开展一些广府文化培训,同各学校与教育机构合作,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7)创新开展广府文化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快速传播工具,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加以推广宣传,走向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