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建设抗战时期广州南石头粤港难民遗址纪念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在上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期间,为伪政府占用,成为日军驻军地,初期曾经作为“广东省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据学者考证,此地后来曾变成侵华日军在华南负责研施细菌战、番号叫“旧军波字8604部队”的试验场,大批粤港难民惨死在“细菌杀人工场”。这里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的见证地。 2017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龙子明等2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建立广州南石头侵华日军细菌武器大屠杀纪念馆的提案》(第3866号),建议建设广州南石头侵华日军细菌武器大屠杀纪念馆,并将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案按规定已交广州市有关部门办理。据向市有关部门了解,鉴于细菌战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既需要详实史料和证据,也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论证,再有国家的从严审批。有关部门建议,从文物保护的层面,目前应大力推进有关遗址的保护工作。 香港的爱国团体和一批全国、省和市的香港委员一直关注遗址的保护和纪念馆的建设,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对此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并在香港社会开展了积极工作,在不同场合呼吁保护、发掘、重修南石头遗址,使之成为粤港最重要的抗战主题博物馆。 我们认为,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粤港记忆共同体,遗址保护刻不容缓。鉴于建设广州南石头侵华日军细菌武器大屠杀纪念馆尚需论证,建议可以先建设抗战时期广州南石头粤港难民遗址纪念馆。党的十九大提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因此,建设遗址纪念馆对粤港澳三地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三地民心要相通,文化和经济建设要并举。保护好抗战时期南石头粤港难民历史遗迹,还原抗战历史真相,能够激起爱国主义思潮、增强三地民众的爱国热情,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更好地促进三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融合与发展。 二是纪念馆的建立,将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大规模抗战纪念馆及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增强粤港澳三地民众的凝聚力乃至海外华人的影响力。目前国家对成立有关抗战纪念馆或博物馆,尤其是涉及国家之间关系的事项,审核和审批十分严格。在争取和论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抢救性保护现存遗址,筹建抗战时期南石头粤港难民遗址纪念馆,为下来的抗战主题纪念馆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是作为日军侵华罪行的重要罪证,“南石头难民遗址”是国人尤其是粤、港两地青少年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题材,结合广州实际,先积极开展有关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在规划上加以明确和推进,推动有关纪念馆的建设,也是广州市积极办理全国政协提案的具体体现。 |
||
具体建议 |
(一)加强遗址保护。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市文广新局,市、区各相关部门联动。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先是推动市政府相关部门确认有关难民遗址,划定相关区域,对历史建筑挂牌公示,尽快把遗址保护起来。南石头难民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把当地片区改造与南石头难民遗址保护和周边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体现整个区域的的文化特性。 (二)分期分步筹建纪念馆。从广州实际出发,在遗址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史料及文物征集,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抗战时期南石头粤港难民遗址纪念馆。 (三)条件成熟时建设抗战主题博物馆。为对日军曾在广州进行过“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有关证据和资料进一步深挖和研究,市文化、文物部门可牵头开展现场有关文物的考古勘探,广泛收集有关证据和史料,粤、穗、港等地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继续加大对史料证据的收集,对侵华日军在广州实施细菌战史实进行论证认定,以利于下一步成立有关抗战主题博物馆时提供有关论证依据。 (四)广泛开展遗址利用工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三地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和经济建设并举。建议加强穗港两地有关机构和团体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及民间专题展览等形式,回溯苦难的历史,更是“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扩大南石头难民遗址这一历史事件的社会影响,为推动遗址研究、挖掘、保护利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