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全面落实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促进广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 ||
提案者 | 郑子殷 | ||
情况分析 |
近年来,全国个别城市幼儿园教职工虐童事件频繁曝光,给当事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身心伤害,引起社会各界持续高度关注,对社会稳定和学前教育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在这些被曝光的虐童事件中,监控视频往往成为最直接的证据。 学前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底广州市拥有1749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77.1%,共计1348所。公办园549所,占比31.4%。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的66.6%。 近来,国内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曝光,广州市内也有媒体曝光个别父母会投诉子女在幼儿园被打。针对近年来幼儿基数不断增大,如何能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在为市民提供普惠和优质的学前教育的同时,能够让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更为放心,应该成为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促进广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工作方向。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优先布设视频监控系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其中,《意见》要求着力建设安全校园环境,完善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在校园主要区域要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有条件的要安装周界报警装置和一键报警系统,做到公共区域无死角。同时,要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的监控或报警平台,并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对接,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及时掌握、快速处理学校安全相关问题。 根据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市内绝大多数公办、民办幼儿园都在大门以及上述区域安装了视频系统,但是从受访的幼儿园情况来看,超过九成的视频系统都是供内部监控使用,不对家长开放。即使出现了事故或者纠纷,家长查看和调取幼儿园监控仍需走一定流程(如找园长、报警等)才能实现。仅有极少数幼儿园可分时段对家长实时开放。 |
||
具体建议 |
1、完善法规。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及时落地广州,出台具体的实施标准和细则。 2016年,广州市法制办曾就市公安局拟定的《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截至目前,该修订草案仍未正式出台。建议结合正在修订的《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推进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进一步规范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区域的范围、保存时限、查看和调取视频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广州全市民办幼儿园的66.6%,已经成为市民提供托幼服务的主力军。相关法规应明确将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普惠园申请政府财政补贴、年审的条件之一。对增加安装在线监控系统投入的普惠园,政府应按照投资比例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 2、设定标准。提前试点、逐步推广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定点、定时向符合条件的幼儿家长开放,提供远程查看权限。 政府职能部门应与企业共同调研省内外的情况制定相关标准。根据幼儿园区的大小设定覆盖视频范围的标准,明确必须监控区域、时间、保存时限以及家长申请查看视频的条件和流程等细则。对实时监控系统的产品基本功能制定相关标准,视频监控系统应保障幼儿课堂情况不外泄,维护孩子的隐私安全。 3.强化监管。成本最低的监督,本来应该是学校内部,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做到定期抽查视频监控,真正被用起来才会形成威慑。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也应该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抽查。对监控装而不用的、不及时维护已损坏设备的、不能向家长开放事后查看监控的幼儿园,应进行相应的处罚,鼓励家长进行监督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