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召开!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开启“广州旅游+”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8-01-10
 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开启“广州旅游+”新时代
提案者 隋永平
情况分析

  广州二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广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开放的现代气息、浓郁的创新氛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开启“广州旅游+”的新路径创造了无限元素。但同时,广州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方面也面临着以下三点问题: 

  一、注重“点”的开发,忽略“面”的统筹 

  目前,南沙国际邮轮港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天河购物商圈、北京路历史文化街的发展也热潮高涨。在广州这么大的城区面积上,散布着这么多各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上更多偏向以“点”为核心的区域集聚,而缺少将各大景点“连线”互通的规划,也忽略在全市角度、以立体思维的整体统筹谋划,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多元化、互补性、综合型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二、旅游产品供给单一,无法满足多元需求 

  目前,广州旅游给人的感觉还是停留在只有“吃喝玩乐”的印象上。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较低,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 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缺乏突出游客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的高质量观光旅游产品。 

  三、旅游形象不突出,广州特色显示度不高 

  目前,旅游需求层面呈现散客化、休闲化和网络化,加上便捷的交通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只有形象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千年商都、岭南文化等特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挖掘不系统、不突出、不全面,未能发展为品牌价值。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主题形象,缺乏具有“广州特色”“广州印记”的重量级文化旅游产品,没有形成主题鲜明、配套完善、特色突出、具有较大国际竞争力的成熟旅游产品体系。 

具体建议

  

  一、完善设施,保护岭南古迹,为“旅游+”“夯实基础” 

  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政府保护力量薄弱、居民保护意识缺乏等各种原因,非常多的岭南古迹犹如一把把“残沙”随着时光的流逝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推广“旅游+”的基础。 

  (一)绘制岭南古迹地图。开展岭南古迹的普查登记,建立岭南古迹的大数据库。让岭南文化爱好者能够“按图寻宝”,岭南古迹保护者能够“照图工作”,城管工作者能够“在图检索”。 

  (二)完善周边相关设施。在各岭南古迹增设遮阴长廊、凉亭、特色纪念品店、茶馆、指示牌、免费地图、共享自行车、厕所等设施,增强群众在古迹参观游玩时候的“方便度”,吸引更多群众去关注、亲近岭南古迹,让古迹也有“新配套”。 

  (三)做好文化历史延续。对岭南古迹的历史风貌、建筑格局、建筑材料、建筑方式要尽可能地保留,以体现地方文化和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即“修旧如旧、修新如旧”。 

  二、羊城拾珠,挖掘旅游元素,为“旅游+”“储弹备药” 

  (一)联系历史背景挖掘旅游元素。挖掘广州旅游元素,一定要深入了解广州历史,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背景,借助相应的历史典故和有名的历史人物。 

  (二)结合特色建筑挖掘旅游元素。广州特色有很多,其中特色建筑可以让游客们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广州的记忆,一看到特色建筑就可以联想到广州。特色建筑反应了广州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性格,非常有助于树立广州鲜明的城市形象。 

  (三)保护文化内涵挖掘旅游元素。对广州独具特色文化的挖掘,也是对旅游元素的挖掘。如广州曾经是南越、南汉、南明三个政权的都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旅游元素有助于开发“千年古都――广州”等类似的主题旅游。 

  三、串珠成链,开辟特色主题,为“旅游+”“插翅腾飞” 

  将旅游元素串联起来、并联利用就好比把“珍珠”串连成“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路线,发挥整体效益。 

  (一)探索特色主题游。深挖广州历史文化底蕴,从整体上来运营考虑,探索特色主题游。例如宗教文化主题游,岭南艺术主题游,租界文化欧式建筑主题游,广州金融业发展轨迹主题游等。 

  (二)推广精品路线游。精品路线游,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文化景点把广州历史文化串起来,可以组合为不同的文化专题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