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振兴羊城菊展,促进岭南文化现代传承的建议 | ||
提案者 | 倪瑞兰 | ||
情况分析 |
广州早已被冠以“花城”美称,花的文化,无疑是广州最深厚的历史内涵、最浓郁的地域特色之一。因此举办各类花事活动、建设各处花境成为近年来市政府传承岭南文化、培养花香熏拂商都的举措。然而,随着广州园林博览会品牌的持续擦亮,中国·广州国际盆景节、黄花节等几张新的园林品牌陆续亮起,曾经与年宵花市、中秋灯会齐名的三大广州传统花事活动之一的“羊城菊展”老品牌反而得不到重视而勉强徘徊,牵扯着“老广州人”的心。 一、“羊城菊展”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自1953年广州举办第一届“羊城菊展”以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羊城菊展”达到兴旺时期,成为花城传统文化盛事。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等几大综合性公园,每到秋季相继举办“羊城菊展”,羊城菊会规模盛大。几十年的发展,“羊城菊展”早已代表了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文化。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社会发展市场转型、经济影响等,各大公园相继停止筹办菊会,仅剩文化公园坚持举办“羊城菊会”,市财政资金每年仅补贴15万元,随着2011年文化公园交由荔湾区城建部门管理,“羊城菊会”进一步淡出广州市政府年度花事的举办视野以外,成为文化公园独自操办的一项花事活动,又受困于办展成本上涨、菊艺工匠缺乏、菊花生产成本高效益低,难出精品等,“羊城菊会”一年不如一年,并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 |
||
具体建议 |
举办羊城菊展对于彰显花城四季飞花形象,打造浓郁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现代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振兴“羊城菊会”,促进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将岭南文化进一步地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重新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羊城菊展”的举办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的引导力度。首先,政府部门要合理安排各类园林展览经费,全面发展广州市的花事活动,确保对外有影响力的“广州·中国国际盆景展”、“羊城菊展”等展览成为广州园林博览会的主题分会,真正做“博”、做“专”、做“强”。其次,将黄花岗公园同类型的“黄花节”合并到“羊城菊展”中成为分会场,既可统筹办展资金,又可共享专业技能。第三,延续2017年的“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宣传攻势,大力推广广州四季赏花的花城形象,刺激并重振秋季的菊花花事活动。 (二)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菊艺协会的扶持以及菊艺工匠的培养。行业主管部门要扶持“羊城菊花艺术研究会”的持续发展,鼓励园林生产单位划出一定比例的种植场地,到菊花原产地进行引种、改良、推广生产,保持菊花的品种多样性;延用广州园林博览会同等的积分政策,鼓励园林行业团体积极参与“羊城菊展”的送展活动;设立类似绿化技师、园艺师等专业评定办法,将菊艺技能纳入技工技师的评定范围内,提升花匠们的社会地位。 (三)利用公园开展菊艺文化活动,提升年轻一辈对菊花的认识。在各大公园的文化活动中,要以宣扬园林文化为主。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宣教力量,与少年儿童开展菊花认养、菊艺比拼互动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认识菊花、喜欢菊花,了解菊艺,从而培养年轻一辈的“花匠”精神。也令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更加多元化。 “羊城菊展”不仅仅是一场花卉展会,更是一张传承岭南传统文化的名片。从现阶段来看,振兴“羊城菊展”,对于广州推广岭南传统文化来说意义非凡。若能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扶持,“羊城菊展”定能重新活跃起来,岭南传统文化将重新有更宽更广的路子得到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