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二孩时代,加强和提升我市新儿科、 社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儿童用药方面的建议 | ||
提案者 | 邓方阁 | ||
情况分析 |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其中大约六成以上为35岁以上的高龄妇女,而准妈妈在35岁以上,是可能导致我国新生儿缺陷的五大高危因素之一;专家指出,高龄产妇、生育二孩产妇生下的孩子有极高比例为高危新生儿。随着高龄二孩增多,新生儿特殊护理需求增多,根据广州市16家三甲医院的新生儿科统计显示,由于广州主要三甲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等)的新生儿科床位紧缺,新生儿特殊护理病床的使用率几乎都在100%以上。由于我市新生儿科的服务能力已严重超限,这种在二孩政策下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我市新生儿科医疗资源供给已经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而且,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承担广州宝宝的新生危重儿抢救,外地宝宝急救也约占广州地区新生儿科的一半。 其次,广州全市专科儿童医院缺乏,目前儿童专科医院全省仅有4所,广州仅有1所,全市仅有30.9%的综合医院设有儿科,而基层社区儿科形同虚设。分级诊疗的制度没有有效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从设备到人员配备到技术力量等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全国范围(包括西部及边远地区),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数为0.43,上海为1,美国为2,德国为3,而广州则仅为0.5。广州儿科医疗服务资源的发展落后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总体水平,儿科床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市儿科分级诊疗的制度进展和推进。 再者,目前,我市儿童用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问题主要如下:其一,儿童用药短缺、适宜品种少、适宜剂型和规格单一、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大多以成人临床试验资料为依据);其二,处方不规范、用药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十分严重,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儿童健康和用药问题,近年也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然而我市儿童用药情况却极其不容乐观。此外,广州拥有众多全国知名的医药产业,而且医药工业连续排名全国第一,这也为加强和促进儿童健康和用药问题提供基础。 |
||
具体建议 |
一是建议在全面提升我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我市新生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切实有效提升新生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医疗”和“大数据”、“云平台”发展战略,加强和推动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儿童卫生服务手段(如在线咨询、远程医疗服务、区域信息共享、区域检测平台建立等),有效推动儿科医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儿科分级诊疗。 三是建议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和医疗机构配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目标,推动和加强我市医药业儿童用药研发力度,以解决儿童用药问题,同时也加强儿童用药的监管。保障儿童基本用药基本需求,促进儿童用药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对于防治儿童疾病、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