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统筹广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与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建设资金的筹措是一个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征拆成本、维稳成本急剧增加。如,省重点工程机场第二高速建设费用高达近4.5亿/公里,征拆成本已占工程总造价的近30%。另一方面,有限的可支配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巨额的建设投入,单纯财政投资模式难以为继。通过实施“交通引导开发”模式,可能是破解城市发展重大基础性设施建设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成功先例:1、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其通过“交通引导开发”(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平衡政府高额投资。2、东圃立交改造模式。市交投集团通过结合东圃立交市政化改造,释放出多余交通用地用以地产物业开发,不但覆盖了立交改造费用,而且为交投承担的日益亏损的高快速路建设提供了数十亿的资本金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东南西环上盖改造成中央公园,极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政府应及时提供政策及平台支持,布局好城市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好高铁、地铁、高速的规划关系,结合片区城市更新,统一规划征拆,综合发挥好交通引导开发(TOD)和服务引导开发(SOD),同时针对资金严重不足的缺口,对沿线及周边城中村统一更新改造,释放土地资源,统一规划交通路由,以交通节点及周边片区地产出让及开发支撑融资难题。 |
||
具体建议 |
为疏解中心城区拥堵,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联系,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针对市区新建高速公路资金缺口大的情况(市域范围,受大量征拆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均达约3亿元/公里左右,远超高速公路盈亏平衡的1.5亿元/公里),建议结合TOD模式,从以下若干项目尝试性操作解决。 (一)完善重要交通枢纽路网项目 1、东晓南至广州南站连接线项目 广州南站是全国发车班次最多的交通枢纽,但目前中心城区通往南站的主要通道仅有1条地铁和4条道路,且这4条道路无法快速连接至内环路及老城区,客流疏散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建议建设一条中心城区与广州南站的快速联接通道,通过TOD模式实现项目平衡,缓解资金压力、完善路网、改善人居环境与城市面貌。 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项目北起东晓南路高架,南至广州南站,路线全长约9.6km,设隧道穿越珠江航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项目总造价约94亿元,建安费造价约58亿元,其中隧道造价约43亿元。由于造价高昂,财政资金难以一步到位。美国纽约哈德逊广场保留地面的铁路系统,在架空平台上建设摩天大楼,促进地区更新,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收益,对东晓南至广州南站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1)参照该TOD模式项目成功案例,对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跨珠江隧道北岸盾构段上空进行开发。 理想融资方案: 建设两幢塔楼,八栋点式,总规模约为29.3万m2,居住建筑面积8.7万㎡,商业办公建筑面积20.4万㎡,土地出让收益约66亿元。 (2)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跨越珠江后继续采用隧道形式经过洛溪岛,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率,借鉴TOD模式,对洛溪岛洛溪村地块进行改造,改造面积约753亩。 2、花莞高速西延线项目 为实现空港经济功能片区和广州北站枢纽门户的发展的需要,缓解北二环、西二环交通压力,构建广州与佛山高速联系通道,建议规划建设花莞高速西延线项目。项目起点位于花莞高速公路太成立交,路线主要位于广州市花都、白云,沿线经过广清高速、武广高铁,终点与佛清从高速相接。主线全长30km,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100km/h,项目总造价约为132亿元。经初步测算项目资金缺口约81亿元。 建议对太成立交西侧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地块结合花莞高速西延线建设,探索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周边土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地块内花莞西延线建设方式探索,创新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的复合化建设模式。 建议融资方案: 太成立交西侧机场第三跑道安置区地块规划范围用地规模总面积62.7公顷,规划范围内净用地总面积33.52公顷,建设总建筑面积75.1万㎡,居住建筑面积65.6万㎡,商业建筑面积2.3万㎡,公共建筑面积6.58万㎡。征收土地、三通一平成本约为土地出让收益的30%(不涉及拆迁安置),一级开发收益约25亿元。 对该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获取部分收益用于花莞高速西延线项目建设。 (二)加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市组团间的快速联系项目 1、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 增城至天河高速公路起点在增城城区西南侧,接北三环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跨增城、黄埔两区,终点位于黄埔区黄陂村附近,与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相接。项目主线长38.3km,全线双向6车道,其中增城段推荐设计速度120Km/h;黄埔段推荐设计速度100Km/h。项目总造价约为110亿元。项目建设意义:本项目建成后增城区至广州市区只需要30分钟车程,是最便捷的快速通道,极为有利于推动增城区与中心区整体化。 由于项目具有一定投资规模,经测算扣除路费等收入后还需再投入65亿元,为避免给市财政造成压力,建议参考东圃立交改造的成功先例,将项目终点的广汕立交及其周边地块改造为将高速公路上盖并设置公园、休闲场所,周边建设商住建筑的形式,以化解高速公路靠近居民区噪音扰民的矛盾,同时加强周边地块出行便捷性,提升地块价值。 建议融资方案: 项目终点周边黄陂可开发地块约40万㎡,按3.5的容积率计算可开发面积为140万㎡,按照目前市场行情约可以产生380亿元的收入。 (三)缓解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项目 1、东沙—石岗过江通道 环城高速的过境货运交通与城市客运交通的冲突已逐步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芳村地区及海珠区重点地块开发势必引起跨珠江后航道西段交通需求上涨,现状的过江桥梁将无法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 建议对瓶颈路段及节点进行提升改造,提高道路容量,规划建设东沙—石岗过江通道,打通新滘路东西向大通道,连接新滘路与如意坊放射线。项目起点为如意坊放射线,终点为新滘西路,全长约7.7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8车道,估算投资约47.9亿元,其中建安费17.1亿元,隧道造价约9.1亿元。 参照前述模式,在珠江东岸,对南箕村进行更新改造,以平衡项目资金缺口,该地块面积约为297亩。 2、新化快速—新滘东路连接线、琶鱼隧道项目 规划建设新化快速—新滘东路连接线可加强番禺东部与海珠东部的联系,方便番禺东部与大学城的跨江出行;建设琶鱼隧道项目则可将广州市海珠区与黄埔临港商务区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广州市南部与东部路网通达性,并缓解珠江南北既有桥梁的交通压力,提高珠江南北交通通行能力。 新化快速—新滘东路连接线项目,起点为新化快速路,终点为新滘东路,全长约3.1km,双向6车道,估算总投资约29.76亿元,其中建安费约11.6亿元,其中隧道工程造价约9.68亿元。 琶鱼隧道,南起新港东路,北接茅岗立交,主线全长约3.1km,双向6车道,估算总投资约71.83亿元,其中建安费约44.1亿元,其中隧道工程造价约36.3亿元。 参照前述模式,在珠江南岸,对黄埔村进行更新改造,以平衡项目资金缺口,该地块面积约为138亩。 (四)其他城市名片项目 建议规划丫髻沙大桥至新光快速西侧整片城市更新改造及中央公园项目。 做好海珠区丫髻沙大桥至新光快速路以西,环城高速以南至珠江区域整体规划,以交通主干道及立交节点上盖、环城高速下沉和地铁规划建设为推手、对连片的城中村进行城市更新统筹考虑,连片开发,形成广州的中央公园,打造新中轴线上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