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一次会议优秀提案 | |||
标 题 | 解决外地车辆在广州市区经常性使用并营运问题的建议 | ||
提案者 | 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2012年7月广州启动中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简称“单限”政策)以来,市区行驶的车辆总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道路拥堵未有缓解,外地车辆在广州经常性行驶及营运越来越多,其对广州的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污染也必然越来越大,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城市安全都受到影响。还出现了广州市民和企业买车越来越多使用外地车牌等新问题。为此,去年9月起,市政协组织了专题调研组,开展了系列的调研和协商,认为应依法治理外地车辆在广州经常性使用和运营问题,目前广州实施“双限配套”政策既没有法律障碍,又没有技术问题。建议:一是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三个方案供参考。二是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三是微调广州“限牌”政策,推出“郊区牌”。四是加快在广州中心区周边建设一批公共交通换乘及停车和高水平的商业服务综合体。 一、“单限”四年来还未收到预期效果 (一)大量的外地车本地化使用导致的新问题。 (1)广州市区行驶的车辆总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16年3月日均累计运行车次达到374万辆,比当时广州市籍机动车保有量增多了53%。 (2)广州市区道路拥堵未有缓解。2015年4月以后,我市的交通拥堵指数忽然飙升,至今拥堵指数仍处在高位运行。时间上与网约车的兴起及大量外地车涌入广州中心城区本地化使用和营运基本重合; (3)外地车辆在广州经常性行驶及营运越来越多。2015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呈逐月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8月,达到40.7万辆,晚高峰外地车的比例达到28.59%。 (4)越来越多广州市民、广州企业买车上外地车牌。如:增城区大量使用东莞车牌,花都、从化大量使用清远车牌,番禺大量使用顺德或佛山车牌,南沙大量使用中山车牌,荔湾大量使用佛山车牌。 (5)支持政府实施内外车辆差异化管理成为民意主流。摇号平均中签率从6.00%下降到0.94%,拍牌价从13952元上升到23511元。无论是摇号、还是拍牌的成本越来越大。大多数市民认为“外地上牌、本地使用”不公平。 (二)社会诚信面临挑战,社会风气遭到破坏。 “限牌”和“限行”是“双胞胎”政策,“双限配套政策”是大多数市民的共识。市民基于对政府交通管理政策公平性的信任,选择成本更高的摇号或拍牌。少数市民利用单限政策的不完备,“外地上牌、本地使用”,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公平正义的风气。限制外地车在广州中心区域经常性使用及营运不仅是交通问题,更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综合体现,不能避也不能等。 (三)交通拥堵直接影响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堵车降低了交通效率及城市效率,影响了中心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增加了城市污染和城市安全风险。 如“广交会”时期琶洲拥堵,影响了交易会功能和广州的声誉及发展。也直接影响广州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二、依法治理外地车辆在广州中心区经常性使用并运营,既没有法律障碍,又没有技术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相关规定,市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实施双限配套政策。符合法律“比例原则”“公平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若不实施“双限配套”政策,对立面将越来越大,将来解决问题的难度和代价也将越来越大。 广州实行外地车辆交通管制措施也没有技术问题。目前全市约有400个交警卡口,600多个电子警察,已经实现对重要干道的覆盖。技术上可实现车牌的自动识别,对违反交通管制措施的外地车辆自动进行电子监控、电子抓拍、电子处罚等。 同时,广州市是国内7个限牌的大城市中唯一没有对外地车本地化使用实施管理的城市。 |
||
具体建议 |
(一)最好不采用简单一刀切的完全“限外”。
“双限配套”政策一是应重点控制本地化使用的外地车辆,综合运用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对本地居民购买车辆办理外地牌照本地化使用予以精准管控。二是应充分考虑周边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需求,避免“误伤”。三是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布部门公告,实施“双限配套”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 方案一:开三停五+限区域。借鉴先行城市做法,对外地车辆在广州市中心城区7:30至20:00时段实施“开三停五”的限行政策,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天,再次驶入须间隔5天以上。 方案二:高峰限行+中心区主干道限行。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7:00至9:30、16:30至19:30)在广州中心区域主干道行驶。 方案三:工作日限行+中心区域限行+限天数通行。即禁止外地车在工作日内7:30至19:30在广州市中心区域内所有道路行驶及运营。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允许外地车一个月有几天(如5天)不受交通管制的限制。 待条件成熟时,提交人大立法讨论,形成地方性法规。 (二)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好广州“智慧天眼”监控平台。 二是尽快开展《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延期研究工作。否则将导致政府在修订延续或推行新的交通政策时面临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甚至要取消单限政策。 (三)借鉴上海、杭州经验,微调广州“限牌”政策,推出“郊区牌”。 这些郊区牌在交通管控时间内也不能自由在市中心区域行驶,不能享有与本地牌照同样的道路资源使用权。考虑这些区域的公务和生活需求,制订比外地车辆适当宽松的限行政策,也可降低其车辆使用税费。 (四)加快在广州中心区周边建设一批公共交通换乘及停车和高水平的商业服务综合体。 既解决广州交通服务短板,扩充广州商贸服务功能,增加中心城市服务便利,又可以服务周边城市市民的购物和商业需求,减少进入中心城区的人流、车流及拥堵,增强超大型城市疏解功能及安全性,同时还增加广州产业及辐射服务功能。这些停车综合体对换乘公共交通进入中心区域的车辆实行停车优惠。符合条件的公共停车场,鼓励改建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增加车位供给。并按现有停车库内加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管理,免于规划许可。 综上,解决外地车辆在广州市区经常性使用并营运问题,营造顺畅、高效、平安、有序的交通环境,政府有智慧、法律有授权、技术有保障、民意有支持。真正把广州建设成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