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广州打造为国际一流会展城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
标 题 |
关于将广州打造为国际一流会展城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
提案者 |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
情况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会展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目前广州会展业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方面与上海甚至是深圳有较大差距,且同时面临“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支撑力较弱、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政策不完善”等诸多瓶颈,制约会展作为产业融合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平台作用的发挥。
面对上海、北京等老牌会展城市以及深圳、天津、成都、杭州等众多后起之秀,广州如何在激烈的会展业竞争中突围发展,打造国际一流会展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协同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州会展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政府角色时有错位,制约会展市场化发展
广州会展业的管理机制上始终存在政府错位的现象。自广交会以来,政府有时当“裁判员”,有时又当“运动员”,既存在直接运作项目的“越位”问题,又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缺位”问题。政府“越位”抑制了企业活力,限制了会展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政府“缺位”,更是迟滞了会展业发展良好基础与环境的形成与提升。
(二)会展业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较弱
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在专业化和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在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方面仍有待提升。如,国际化方面,广州外资展览公司进入较少,目前只有法兰克福、亚洲博闻、汉诺威米兰等少数几家国际展览集团在广州设立了分公司或者合资公司,进入比例远低于上海。另外,受资源和境外渠道制约的影响,很多展览项目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局限于国内企业,国际参展商和采购商比例较低。在市场化方面,政府机构参与程度过高,省市两级政府部门主办的展会有30多个,数量远高于上海(4个);广州组展单位在展览内容、活动安排、观众组织、宣传推广等方面市场化水平较低,“只顾招展、不顾观众”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品牌化方面,除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外,广州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会展龙头企业,虽然广州民营会展企业数量众多,但是整体实力不强。
(三)重展轻会,大会展产业发展不均衡
一直以来广州对展览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会议,在产业定位和政策导向上过分侧重展览业。财富论坛等国际型高端会议在广州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广州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使广州认识到高端会议的国际影响力同样巨大。但总体上由于大型会议产业起步晚,广州在会议组织经验、规划引导和配套设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同属于会展门类下面的大型节庆、体育赛事等活动仍未引起我市足够重视。
(四)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协同发展程度较弱
香港是全球公认最佳的会议、展览及商务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国际客源市场及办展办会经验;广东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腹地资源及一流的展馆设施。粤港澳三地会展业各有优势,可以实行优势互补。但由于产业定位及规划功能重叠、会展业协调机制缺乏等原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资源整合力度远远不够,区域协同发展效能无法最大化。
二、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是来自周边城市的挑战。深圳距离广州较近,对广州具有很强的虹吸效应。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即将开业,全部建成室内展览面积将达50万㎡,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展馆。佛山随着广东潭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其家电、陶瓷、汽车等行业展览会将得到快速发展。珠海、东莞、中山等城市依靠产业优势,也培育出不少品牌展。
其次是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挑战。成都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财富全球论坛、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等先后在成都举行。重庆会展业发展迅速,2016年展览数量已超过广州、北京,且展出面积紧逼北京,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四。天津大力推进会展业改革创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已定位为继上海、广州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会展中心,并力争2020年前投入使用。
由此可见,虽然广州在会展行业具有先发优势,但面临的竞争态势与日俱增,广州会展业的发展优势已不明显。如果广州不谋求变革创新,在会展业发展中会逐步被边缘化,进而丧失国际一流会展城市的战略地位。
|
具体建议 |
(一)完善会展业管理组织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借鉴杭州会展业发展经验,积极构建广州会展业发展协调机制,全力负责广州会展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引导促进工作。探索“管办分离、事企分开”的大会展管理体制,以大会展概念重新确定广州会展业边界,明确会展业主管部门职责,以“最大支持、最小干预”为原则,对广州会展业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公共保障,有序引导会展业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广州应转变为会展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服务,比如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完善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扶持和补贴等。
(二)提升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功能,打造大型会展综合体
当前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定位层次较低,广交会的功能相对有限,尚未从出口贸易单一功能平台向结识客户、展示洽谈、行业交流、信息发布、产品推介等综合功能平台全面转变。建议参照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功能定位,争取国家部委及广东省支持,努力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提升为国家会展中心(广州),在现有基础上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全面打造成为集展览、会议、活动、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大型会展综合体。建议加强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业务对接与战略合作,争取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即上海侧重于进口贸易,广州着重于货物出口贸易,深圳主要发展高科技及金融服务贸易。
(三)加强区域联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一体化发展
粤港澳三地会展业各具优势,应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会展业发展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竞争,形成香港、广州与深圳会展业多轮驱动的市场格局。广州可以积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龙头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特色大型展会,实现会展业发展反哺产业和城市发展。广州的优势产业是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IAB、NEM,应重点办好广交会、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CAPE)、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览。可在南沙新区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会展合作试验区,加强与港澳会展业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