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题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培育乡村振...
题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培育乡村振兴内力 加快推进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培育乡村振兴内力 加快推进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2019年1月5日,省委李希书记在广州调研时强调,要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从顶层设计高度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打造“生产+加工+科技”模式,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2018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等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提出,到2020年创建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目前,广州还没有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落地。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打通产业链条、优化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是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广州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广州市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总体较为雄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从2012年起,广州市规划建设了从化万花园等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建成约10万亩。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广州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近300家,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亿元。
 一、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广州农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禀赋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链条前段生产主体散而弱、中段加工环节细而短、后段销售渠道少而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广州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以下三点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其一,在认识上,一些地方以工业园区思维审视农业园区。盲目追求产业的集聚程度和园区的产出效益,导致缺乏对农业园区建设可行性和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
 其二,在保障上,缺乏对农业园区独特而充足的政策支撑。大部分涉农区并没有为农业园区建设留出一定比率的用地指标,入驻企业没有享受到显著优惠政策。
 其三,在规模上,园区内经营主体体量提升遭遇严重瓶颈。广州农地流转比例低于上海、苏州等城市,农户流转土地意愿不强。农业园区建设非农化风险始终较高。

具体建议

  一是争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尽快落地,尝试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议以从化荔枝产业为基础,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瞄准焦点,启动申报广州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为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奠定基础。对于花卉、迟菜心、水产养殖等市内其他优势产业,也应当通过升级现有农业园区等方式,规划建设若干市级和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互补格局、搭建立体体系。
 二是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和支农力量,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议在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成功的主体再给予3000万元的奖励;对市级、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市级财政分别给予每个园区3000万元和1500万元的支持。组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基金。新增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按照至少30%的比例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需求。
 三是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努力形成和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提倡“一园多区”“虚拟园区”“全域创建”等方式,鼓励采取“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经营主体+试验生产基地+流通消费场所”四位一体、城乡融合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是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考核指标应摆脱增量思维,专注提质导向,特别是在创新、绿色发展维度上增加权重,用详尽指标、量化标准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建立督查和退出机制,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