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热烈祝贺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当前位置: 政协首页 > 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十三届三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危险物品卸载基地建...
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危险物品卸载基地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16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危险物品卸载基地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  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情况分析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石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及高端制造业占很大比重,这些行业企业都对危化品原材料有较大需求,产品及原材料有不少需要以危险货物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危险品运输占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前期调研了解,广州地区的危险货物储存和卸载周转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危险品仓库、案件待处理违规危险物品转运场、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堆位,以及海关等口岸查验部门对危险品开柜查验场所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的状况已持续多年,造成危险货物周转困难和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以黄埔地区的水运港口为例,2018年危险货物吞吐量是997.59万吨,其中集装箱7.22万TEU(TEU是指标准20英尺集装箱单位),而目前黄埔地区及周边可承接危险品集装箱作业的码头只有集司码头、东江口码头和新沙码头,这三个码头的危险品堆位共724TEU,如按正常每7天周转一次计算,年吞吐能力仅为3.76万TEU,码头目前通过卸船直取等措施加快周转才勉强达到上述周转量,但既便如此,仍需要港外足够的危险品堆场仓库接收存放。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装卸作业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港外危险品堆场仓库缺乏,严重限制了集装箱班轮航线的挂靠。
 从企业需求来看,本地区涉及危化品的企业众多,大型企业如增城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南沙的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沙多玛化学有限公司、黄埔的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番禺的建滔化工有限公司等,目前企业生产所需的危险品原材料,受制于地区码头危险货物堆场及港外危险品仓库的容量限制,只能选择从上海等地的口岸进口,然后根据生产用料数量需要,分次通过汽车运输送达广州厂区。
 以乐金显示广州产业基地为例,企业2017年引进了总投资额460亿元的全球最先进最大尺寸的8.5代OLED项目,计划6月可投产,以面板项目为核心的乐金显示集团千亿级广州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项目面板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国家严格监管的化学品原材料,如用于显影的光敏材料光阻剂,因国内厂商无法生产,只能全部由国外进口。目前光阻剂使用量每月80个标准集装箱,新项目投产后,光阻剂的进口量预计达到150个标准柜/月。
 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家相关部委对进口危险品码头实施了严格监管,导致企业在进口和使用该材料时碰到很大困难,以前通过集司码头和全通秀丽码头进口的光阻剂,现在只能从上海芦潮港码头进口,再通过陆路联运方式转运至广州。路途遥远增加了产品运输的危险性,还可能随时影响正常生产运行。企业迫切希望就近区域内能提供相关配套设施,使原材料可以大批量通过成本较低的水路直接从广州地区码头上岸入库。
 二、存在问题
 (一)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危险品原材料异地进口后汽车转运的模式,使企业需支付巨额运输成本,不利于生产高效流转,这对引进高新产业投资将带来负面影响。在危化品卸载基地建设方面长三角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如上海在2015年9月启用了靠近洋山港的芦潮港危险货物仓库,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青岛也在黄岛前湾港区设立了配套的危险货物仓库,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市关于危险物品储存卸载场所欠缺的问题存在已久,据了解多年前政府也已开始研究,但时至今日仍未见落地建设。随着工业4.0及广州打造“中国显示之都”等发展战略的推进,这一问题在行业企业中越来越突显,成为企业的“堵点痛点”。
 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尤其是广州要建设国际中转港,货物转口贸易中转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危化品中转仓库和码头堆位等,这也是集装箱班轮航线是否选择挂港作业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
 危险品仓库不足,货主选择把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作为仓库长期存放,使码头的存储压力和风险增大。且由于危险品堆位紧缺,多年来高危货物瞒报成普通货物进港的行为屡禁不止,行政管理部门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严防死守,但“堵”的效果并不明显,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亟需更好的疏导措施。
 其次,由于缺少危险物品卸载场地,陆路运输同样存在着危险品非法运输的重大安全隐患,公安和路政部门的道路运输监管压力也增大。
 另外,由于缺少合法经营的危险品仓库,部分普通货物仓库存在非法储存危险货物的情况,也给库区周围国家财产和群众造成难以防范的安全隐患。

具体建

  建议从尽快解决本地区危化品流转安全问题,切实纾解企业“堵点痛点”出发,加快推进我市危险物品卸载基地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国际中转港建设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便利化营商环境。具体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考核督办
 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区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和项目时间节点,进行目标考核,加强督办督查,健全工作联动机制,确保按进度推进。主管职能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完善实施计划,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结合本地情况,加快推进建设危化品工业园区、危险品仓储基地和中转堆存查验场所,解决全流程安全管理问题,同时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在选址问题上,既要严格执行防护距离的要求,与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枢纽站场以及环境保护区域保持合理距离,也要尽可能地方便用户单位的周转使用和进出口交通安全。
 (二)落实投资主体和经营管理责任,强化政府安全监管
 建议投资主体由国有资产和民营资本相结合,由具有丰富危化品安全管理经验的企业或者人才组成团队负责经营管理。建立企业和社会二级安全保障机制,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企业法人履行主体责任,国资单位、主管部门及社会资源起监督保障作用,如安监、质检、公安、消防、环保、海关、海事、港务、规划、审计等部门履行检查执法职能,共同为本地区危险货物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危险品储存流通信息公开透明是监管工作的基础,要让危化站场、危化企业及其管理人员信息互联互通,让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强化日常管理监控。同时要完善危险物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三)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危险物品安全风险防范档案及各层级安全预防管控措施,强化区域内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并落实危险化学品预防及应急投入政策,配置与生产经营规模、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设施和监管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技术支撑。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在危险物品领域积极探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