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内容摘要:我市汽车产业规模已跃居全国第二位,汽车拥有量2007年突破100万辆到目前的264万辆,进入汽车社会已十二年。我市近年在治理交通拥堵和提升道路行车秩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成效。从汽车文明的角度,拥有国内领先产业规模的广州,可把作为“汽车文明”重要体现的道路行车体验作为一个抓手,加快道路设施的微改造和交通管理的一些小措施,改善道路行车体验,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汽车产业的影响力。本提案从汽车文明顶层设计,道路设施改善吸纳公众意见机制的建立,加大对道路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文明行为的引导,道路交通管理一些小措施提出建议。
一、现状
(一)2018年,我市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跃居全国第二
机动车拥有量264万辆,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千人汽车拥有量200,道路通车里程和面积分别达到7819公里和13013万平方米,城区路网密度7.06公里/平方公里,机动车驾驶证持有人达500万。作为汽车产业之城,汽车拥有量大增长速度快,我市已实际进入汽车社会。
(二)汽车数量的快速上升以及珠三角地区近1000万的车流,给广州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
我市在高德地图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的“中国堵城”排行榜中被排到第二,在《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被排名交通亚健康榜单之首。
(三)我市近年通过交通政策调整、路网和道路设施建设和优化、交通管理提升等多方面措施降低交通拥堵
2012年实施摇号限车,2018年实施外地车“开四停四”;交通管理部门连续多年对交通拥堵“黑点”进行微改造;公安部门通过“缓堵30条”“天鹰行动”“交通大整治”等措施整顿交通秩序。这些举措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道路交通拥堵的压力依然巨大。
(四)我市道路交通秩序整体良好,特别在遏制酒驾和主动礼让行人方面成效显著,但共享道路的氛围不够,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依然普遍,车-车关系不时呈现“丛林法则”
随意变道、加塞插队、龟速行车、堵塞路口冲绿灯等问题普遍。由于警力和电子警察覆盖范围的限制,部分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惩处,“破窗效应”常见。这种状况一方面加剧了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影响了其他人的驾乘体验,容易引发“路怒”。
(五)近年,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网约车兴起,驾驶人组成结构以及路面注意力分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非职业、较短驾龄、路面驾驶时需要应对网约平台信息互动等的驾驶人比例不断上升。
(六)从驾校取得驾驶证后,大部分人缺乏驾驶技术提升机会,路面技术基本靠自己摸索,驾驶风格不可预测
人-车的这些状况导致的驾驶技能和路面注意力的变化,均会对安全、车流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最近,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饱和的车流中混入10%的自动驾驶车辆,车流量能马上提高35%。可以推断,如果汽车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和注意力能得到合理的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能显著提高。
(七)兄弟城市在道路交通秩序提升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上海重点整治交通违法违规,2017年根据上位法出台《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重点整治“加塞”“开车用手机”“不交替通行”“转弯包饺子”等违规行为,并开通国内第一个有电子警察监控的交替通行并道点。深圳重点整治堵塞路口冲绿灯行为,并在全市40个道路交汇处设置“交替通行”警示牌和电子警察监控。这些措施均收到良好效果,交通拥堵下降,道路行驶秩序明显改善。
(八)广州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领先并具有巨大汽车拥有量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可率先启动汽车文明建设
汽车文明建设,国内其他城市并没有完整经验可借鉴,需要进行创新和探索。在加快路网建设和道路设施优化的同时,加速汽车文明建设,以减少人为交通拥堵因素,改善道路体验,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和汽车产业的影响力。
二、建议
(一)开展我市汽车文明的顶层设计,建设领先的既有地方特色、又与国际惯例衔接的汽车文明软实力
可考虑包含以下要素:
1.提高公众的道路安全意识和对汽车安全风险的认识;
2.培育遵守规则、公平、共享、礼让的汽车社会价值观;
3.帮助公众提升驾驶技术和形成可预期的驾驶风格和行为,并在道路行驶中体现一定的人文素养;
4.对交通违法或不符合汽车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及时纠正和谴责;
5.道路及交通设施得到持续优化和精细化管理,并有吸纳公众合理化建议的机制;
6.不断吸纳应用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和道路通行效率的新技术;
7.突出汽车产业领先城市特有的汽车相关文化;
8.与国际汽车文明兼容。
(二)对我市1999年实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三)建立可持续吸收公众对道路建设、设施改进、交通管理方面建议的机制,促进道路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
(四)优化现有交通违法举报平台,允许来自行车记录仪的视频信息举报,及时将受理和举报结果反馈给举报人,提高举报线索的采纳率
(五)评选驾驶技术好、驾驶风格高的“羊城汽车文明使者”,授予车贴标识等鼓励,促进驾驶技能和文化的提升
(六)试点、推广一些成熟的道路通行规则和整治不文明的驾驶行为
1.“交替通行”规则:布置“请交替通行”提示牌,逐步部署“交替通行”现场监控执法设施,引导驾驶人形成交替通行习惯。
2.“请跟上车流”规则:布置“请跟上车流”提示牌,引导连续车流的形成,对“跟上车流”规则进行细化,对正常路况下以明显低于道路限速和车流速度行驶车辆进行提醒、警告和处罚。
3.“转弯不超车”规则:布置“转弯不超车”提示牌,增加转弯引导线,帮助司机按引导线转弯。逐步部署现场监控执法设施。
4.“绿灯快起步”规则:减少车队停车起步时间损失,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对“绿灯快起步”规则进行细化,制订相应处罚细则。对绿灯亮起道路畅通条件下,明显延时启动的车辆进行提醒、警告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