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本文针对目前我市职业病防治形势,指出监管责任不到位、健康企业建设有效促进不足、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不落实、劳动者健康权益重视不够、职业病防治知识缺乏等主要原因,提出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健康企业建设、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健康企业”的创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等建议,以期推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健康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战略地位和部署为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任务部署和实践路径。
一、政府对职业健康的要求
在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15项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以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为确保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同步印发了《实施与考核方案》。2019年11月国务院爱卫办组织制定,并下发了《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提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康环境、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和营造健康文化等四个章节30条的具体要求。
2018年市政府以穗安办文印发了《广州市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健康企业验收方案》。同年创建了117家健康企业,并提出到2020年创建1000家,力争2030年前8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创建成为健康企业的工作目标。2019年经市政府同意,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职业病防治控制、加强职业病诊查救治、强化职业病防治能力、加强保障落实等任务要求。
二、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接触各类职业性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职业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几十年粗放式发展中积累的职业病问题依然突出,新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又不断出现,疾病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新挑战。据央广网2019年7月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约占报告职业病病例总数的90%。由于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和用工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实际发病人数远高于报告病例数。据全国抽样调查,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近期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市同样存在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企业近2万家,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近100万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不到30%,重点职业病及相关危害因素监测覆盖不到20%;2010年-2019年10年间,全市共报告新诊断的各类职业病有8大类34种共1276例,致病原因主要以接触矽尘及电焊烟尘,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等物理因素,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及铅等金属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涉及行业包括:船舶修造、建材、建筑、家具卫浴、箱包生产和机械制造等,部分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及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其中噪声超标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政府负有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部门监管责任还不够到位,缺乏对健康企业建设的有效促进,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还不落实,劳动者自己对健康权益不够重视、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等。
三、加快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一)政府要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机构改革后,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康企业建设由各级政府卫健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由各级爱卫会推进,面对十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推动力度有限。建议把健康企业建设列入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才能有效统筹协调相关各个部门,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方法和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建立健全市级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健康企业建设工作指导,把健康优先,是否利于健康企业发展,是否有利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二是要把健康企业建设纳入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政策制定中要有促进健康企业发展的鼓励措施,比如对已经达标的示范性健康企业,在财政税收和工伤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三是市区两级爱卫会办公室要充实力量,落实好部门协调、信息沟通、指导检查等项工作,确保健康企业建设达到预定目标。四是针对广州地区职业病的特点,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场所危害健康的专项监督检查。例如定期开展矽尘及电焊烟尘、噪声、有机溶剂(苯及同系物、正己烷、1,2-二氯乙烷等)、高温作业等危害的专项监督检查。五是利用好信息技术,挖掘大数据分析,做好职业病监测。
(二)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健康企业”的创建
要强化企业对健康企业建设重要性认识,通过已评健康企业的示范性带动作用,帮助企业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责任制度;通过资金扶持,鼓励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规范用人单位用工制度,要求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对违规违法的企业要依法处治,甚至关停整改。有效促进企业改善环境,推动企业打造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作用
全市应按国家制定的“健康企业”建设规范和标准,结合全市及各区的实际情况,委托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机构承担健康企业建设的技术指导工作,参照《规范》要求,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健康企业”评价和考核标准体系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职业健康知识
全市应利用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建设及健康城市建设契机,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对“健康企业”建设工作的政策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企业”建设。对“健康企业”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和报道,并对全市“健康企业”建设的示范典型进行经验推广,带动全市“健康企业”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