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南方日报》:既要“颜值”,也要“价值”
时间:2020-06-09    【打印】 

广州代表委员建言美丽宜居花城

  回廊曲折,移步其中,见山遇水,满眼清新。今年“五一”期间,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试验段6.2公里云道正式开放。市民漫步“云道”即可从中山纪念堂步行到麓湖,以后还可畅达白云山。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广州。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狠抓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让广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持续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乡村振兴要先兴产业”“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增长点”“建立垃圾分类良性奖惩机制”“探索建立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地方标准”……两会期间,如何建设美丽宜居花城,让花城广州有“颜值”更有“价值”,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谭超傅鹏郑慧梓余嘉敏李鹏程刘冠南

  乡村振兴▶▶科技赋能产业兴旺

  “近年来广州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方面成效显着,建议在‘扮靓’乡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样才能形成长久机制。”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员会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付伟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五一”期间,广州全市共接待乡村游游客249.14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的47.22%。付伟建议可从乡村旅游发力,“目前广州从化、增城等地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亮点,可以进一步发展。”

  “乡村旅游在疫情期间逆势发展,市场空间巨大,但是城郊休闲旅游产业体系并不完善,还处在点状发展的状态。”他建议,要把乡村旅游从点向线向面发展。“完善美丽乡村旅游线路,打通旅游点与点之间的交通;另外乡村旅游的用地政策、用人问题也需要考虑,比如说可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乡村旅游培育人才等。”

  在他看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可为乡村振兴赋能。“产业园可以弥补农业生产链的不足,整合乡村资源,从而带动农业生产链的整体提升。”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仲恺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蔡马则更关注科技在乡村振兴当中的作用。“广州是国际化大都市,其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的是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他看来,要将现代经营、管理销售引入乡村,就需要设立一个农业科研机构,满足农业科研技术方面的需求。“这个机构还可以通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农民可以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帮助乡村企业发展为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但他直言目前广州科研机构在农业产业支撑方面有待改善。“建议整合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等农业科研力量资源,组建新的广州市农业科学院。体制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研投入体制,给予稳定事业费支持,机制上建立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产学研转化平台,运营上建立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的产科企应用平台,组织上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吸引人才聚落,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蔡马表示。

  污染防治▶▶守护蓝天绿水青山

  “广州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做好环境工作不容易。去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比国家的标准还低,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书记罗家海感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罗家海深刻感受到广州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需要付出的汗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是综合性的问题,必须要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奋斗才能出结果。”但同时他也建议广州的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进一步依法治污、精准治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推广绿色出行等。”

  2019年,广州全市147条黑臭河涌已消除黑臭,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或以上。“治水工作仍然很繁重,距离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仍然存在差距。包括河涌管理范围违法建设存量大、污水厂进水浓度低、清污分流不彻底、雨污分流比例低、河涌雨季容易发生污水溢流导致水质反弹等。”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市水务局党组成员、项目办负责人何雪松坦言。

  他表示,今年广州要新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同时还要建成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方面,提高污水设施效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养护管理,修复管网缺陷、整改雨污错混接、实施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垃圾分类是新风尚。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垃圾分类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还需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建议增加不同种类垃圾处理方法的宣传内容,比如厨余垃圾的处理方法是生物发酵堆肥;有害垃圾需要无害化处理等,还可在商品及其包装用品上印上丢弃时的垃圾具体分类,使分类更加精准。”广州市人大代表王海兰建议。

  广州市人大代表王凤丽同样聚焦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广州今年工作目标,全市600个样板小区必须统一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建立完善可回收收集系统,年底前楼道全部撤桶。”她建议,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社区居委、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特别是物业的管理等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守桶站桶引桶,及时跟进投放时段的换桶分类服务,督促做好投放点周边卫生。

  她还提出要建立垃圾分类良性奖惩机制。“对于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做得好的机构、物业和居民,政府要大力表扬,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于那些拒不分类,破坏分类工具,不履职尽责的企业、官员和民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拿起监督的执法武器,敢于亮剑处罚。”

  生态保护▶▶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近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将代表中国角逐2019年度第12届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

  被称为“广州南肾”的海珠湿地公园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总面积约1100公顷,是中国特大城市中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此前曾面临污染困境,如今已重现“鱼鸟天堂”景象。

  “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城市绿色生态发展。”在广州市政协城建资源环境委员会的集体提案中,专门针对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生态屏障提出了建议。

  该提案建议,探索建立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地方标准。“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线环保水平等为主要评估指标,开展城市绿色企业授牌活动,授牌企业优先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并纳入政府技术创新奖励扶持政策框架,引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企业标准。”

  现代风、岭南风并存,配备自动感应冲水设备、紧急呼叫按钮、人脸识别供纸系统……如今,不少新建改建的公厕成为广州美丽乡村的一道的风景线,其外观或现代简约,或古朴典雅,内景都明亮洁净、贴心舒适。

  近年来,广州通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成绩得来不易,然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如何才能防止基础设施的提升变成短期的形象工程?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带来了一份内容详实的提案,指出在建设规划的同时,就要考虑采用EPCO模式(即“EPC工程总承包”和“OM委托运营”的结合),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全生命周期的维护管理的资金从何而来?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建议,应“增加农村环境设施收费机制,解决建设后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自来水收费中增加污水处理附加费、村集体士地分配时征收环境建设费用等。

  为解决财政资金使用限制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民革广州市委员会认为应该尽快引入“以奖代补”的管护资金使用机制,以增强村民自觉参与维护基础设施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