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进一步完善广州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衔接的提案 | ||
提案者 | 廖僖芸 | ||
情况分析 | 广州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在对外交通辐射能力不足,市内交通衔接效能不高等方面。下一步应在增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提升市内交通衔接效能,完善湾区综合枢纽功能等方面做出改善和提升。 广州是我国涵盖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典型代表,是首批8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广州交通枢纽格局基本形成。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对外交通辐射能力不足 1.白云机场国际航点数不足90个,相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136个、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35个、香港国际机场的170个,数量偏少。 2.高铁和城际铁路暂时未能直接进入白云机场,无法满足空铁联运的功能需求。 3.国内部分重点城市,如福州、海口、重庆、南昌等暂无高铁直达或需绕行,铁路通道能力不足。 (二)市内交通衔接效能不高 1.广州市内交通出行耗时长。如白云机场到广州北站、广州站、广州南站的连接时间分别约30分钟、40分钟及75分钟,而从广州南站到广州天河城的行程时间约为45分钟。 2.机场高速因分担北向出城(过境)交通压力,导致白云机场与市中心的通行时间大大增加。尤其是节假日及上下班高峰期,由广州市区至白云机场所需时间超过1小时。 (三)湾区核心枢纽功能不显 1.广州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未建立快速轨道交通网,枢纽衔接疏散效率不高。如澳门去白云机场,需经拱北过关(20分钟)后,乘坐广珠城轨(60分钟)至广州南站,再经广州地铁2号线转3号线北延线(27个站,75分钟),加上步行、候车时间,总耗时超过3个小时。 2.广州港南沙港区尚未建成疏港铁路,与泛珠三角城市港口之间协调程度不够,联动性较弱,不利于港口群内部的协同发展。 3.湾区城市间的交通数据未能实现完全互联互通,不利于湾区城市交通智慧化发展。 |
||
具体建议 | (一)增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1.抓紧推进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争取提早实施。尽快开拓白云机场的欧洲、美洲、非洲国际航线,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推动广州白云机场与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佛山等大湾区周边机场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等全国10个方向的对外战略通道的建设;加快落实广州“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和三级铁路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2.将白云机场T3航站楼规划建设成为集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快速路、出租、公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实现机场枢纽与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二)提升市内交通衔接效能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完善交通枢纽内部便利设施。立足同台换乘、立体换乘,在交通枢纽中加强行人自动步行系统的布设,设置地面至站厅、月台的垂直电梯,减轻行人步行负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2.加快推进机场第二高速、花莞高速等南北方向的高快速路建设,分担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完善空港道路集疏运网络。 3.加快规划建设广州南站至市区重要客运枢纽间的轨道快线(类似大站快车的轨道路线)运营,统筹推进南站周边地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快速公路建设,优化区域内部交通微循环体系,促进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化衔接、集散和转换。 (三)完善湾区综合枢纽功能 1.尽快实施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珠海、澳门项目,推动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2.积极推动邮轮母港建设,建成南沙港铁路,实现海铁联运。加快建设南中高速等公水联运通道,实现与周边城市大型货运枢纽、主要货源点便捷高效联通。 3.组建专门机构,加强数据分析、管理和应用,探索建设湾区城市交通智能化网络,创建公共交通智能化平台。 |
关于进一步完善广州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衔接的提案
时间:2020-03-05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