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推动穗港澳青少年深化交流、加强国民教育助长港青融入大湾区的提案
时间:2020-01-07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推动穗港澳青少年深化交流、加强国民教育助长港青融入大湾区的提案
提案者 梁福元
情况分析    过去六个月香港发生一连串的抗议、示威及暴乱(下称“违法暴力事件”),对粤港澳三地的政治经济、商贸往来、学术文化交流以至市民的日常生活,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这持续半年的抗议活动虽未完结,但香港青少年充当了先锋参与示威暴乱的情况,令中港两地高度关注,情况令人担心。
  
  根据香港警方资料,截至2019年12月16日,香港示威被捕人士高达6000人,大多是21至25岁的年轻人,其中大专学生逾千人;另914人为18岁以下青少年,16岁以下占342人。此外,最令人担忧的是被捕者当中包括70位现职教师及教师助理,由此可见政治已进入校园,不容忽视。
  
  综观香港青少年教育大致可分為三方面:(1)家庭教育;(2)正规教育(由学校及政府部门负责)及(3)非正规教育(又称校外教育,多由小区志愿团体及青少年制服团队协助推行)。在这次香港违法暴力事件中,青少年种种行为如︰烧毁国旗、涂污中联办徽号、毁坏立法会和集体运输系统、高举外国旗帜以至近日更在终审法院纵火及向最高法院投掷气油弹等等,清晰反映出香港青少年缺乏公民意识,对中国历史文化认知不足、对国情不了解、不尊重法治及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由此可见,香港的三方面教育均有不足之处,极需迅促改善。
具体建议    本议案旨在透过交流活动,促进港青对国家的深入认知、加深对内地学生爱国情怀的了解以及体验中港共融的珍贵价值。穗港两地相距只150公里,语言相同、文化亦相近,在地理上及溝通上占有优势。建议广州市可藉举办「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以提升香港国民教育及爱国情怀的推广。特提出下列建议:   
  
  (1)   期望广州市政府制订「穗港澳学生及青少年交流战略」,设立短期学习、持续跨境进修或实习课程,提供住宿配套,让香港及澳门学生有机会在广州市短期学习不同课程或不同行业的技能,得以一技旁身外,同时更可亲身体验内地的民生日常运作及惠民政策,重建对国家的信心及将所学回馈社会。
  (2)   在香港违法暴力事件稍缓以后,订定穗港澳青少年三地交流的计划,鼓励以互动和多元化形式推动学生群体深化交流。选址可于不同地域或不同主题,或透过教育工作坊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互动分享和学习,构建国情学习,提升国民意识。
  (3)   推动香港学校、青少年制服团队前住广州或大湾区,參与由内地青少年机构主办的交流活动或实习计划,提高香港参加者名额的比例,鼓励内地企业赞助部份经费,使计划可以普及至社会基层青少年。
  (4)   開展更多以「同心同根万里行」作為藍本的活动。於2002年開始由香港13个青少年制服团队、深圳青联和中、港兩地青少年每年协办的大型交流活动,並曾邀请香港青少年参与「火车专列」等互动活动,值得借镜及大力推广。所提及的大型交流活动,内容包括到访不同省市,通过实地考察,加深香港青少年对国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同时让香港与内地青少年建立友谊、加强交流。广州市政府可透过适当的单位和机构及大专院校拓展同类活动,让三地青少年的视野看得更远、了解更深入以及去殖民化教育,重新凝聚及团结中華民族的力量。
  (5)   一般香港草根层或学业成绩未如理想的青少年缺乏机会参加由内地省市及香港政府机构主办的国情研习班。建议广州市政府或教育机构可增加相关课程,提供资助并以粤语讲授,以增强广州及香港青少年对穗港两地历史及文化的认知。
  (6)   穗港澳合作推动大、中、小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入讲解「一带一路」及「9+2大湾区发展」的内容,让香港及澳门学生对国家的急促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外,亦有助其抓紧因发展而带来的机遇,把握天时、地时、人和的时机,捉紧向上流的提升机会。
  (7)   由于对国家及历史认知不足,香港很多青少年鲜有踏足祖國或广东省,甚至连回乡证件也欠奉。为打破僵局及以互动形式体验国家文化和政策,可以透过组织内地青少年来港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提升国民意识及推展穗港共融。由广州市做起,牵头带领更多城市学生与香港青少年交流,让未至泥足深陷的港青给予回头是岸的机会,纠正过往盲目破坏法治的思想,重新认识国家和大湾区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