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提升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的提案 | ||
提案者 | 倪瑞兰 | ||
情况分析 | 近期,猝死、飞机急救等事件引起社会对公共场所配备AED等急救设备的关注。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报告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人数每年高达约54万,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居全球各国之首,其中在大城市中,抢救成功率还不到3%。值得关注的是,90%的心脏性猝死人数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区域,而导致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公共场所没有配置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深入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在美国,AED配置总量已达100万台以上,每10万人配有400多台;日本到现在为止,AED配置总量已达35万台,每10万人配有200多台;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发展AED才几年,每10万人配有量也已超过100台。然而中国大陆,AED的配置却相差甚远。 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和第一时间电除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非医务人员参加急救的比例极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严重不足、会使用AED的人员少等是影响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原因。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非专业人员可以方便使用的急救设备,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是医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急救不可或缺的设备。绝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目前广州市AED配置率极低,极大地影响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目前正在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明确提出: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 |
||
具体建议 | 为此建议: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提升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 一、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人流多,集会多的地点往往是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的地方。需要经过调研,科学配置,包括固定配置和临床配置。以下地点和场合通常是AED配置的首选,但不仅限于此。 (一)固定配置:1.机场、地铁、高铁、火车等运输站点;2.老人院、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3.各类办公楼(包括政府机关及其他)、酒店、大型购物场所和公共游乐场所等;4.学校及大型社区等。 (二)临时配置(专项保健机动配置):1.大型集会或会议;2.马拉松等体育运动场;3.其他。 二、加强对AED使用的培训。1.AED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必要的培训有助于更加准确、安全地使用。建议由提供设备的厂家义务培训和从事急救的急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相结全的方式,也可录制标准的使用视频供公众自行学习。2.建议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加强对急救和AED知识的传播。 配置更多的AED,鼓励更多的公众第一时间参与到心肺复苏的自救互救中,一定会大幅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
关于在全市主要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提升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的提案
时间:2020-01-15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