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尽快将广州东站定位并提升打造为广州中央车站的提案 | ||
提案者 | 张强 | ||
情况分析 |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未来广州将建成十大火车站,广州原布局的几个火车站如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等都迎来了新一轮改造升级,但这些火车站在功能定位、枢纽等级、协作关系上并未加明确。其中,在我市在建及改造的火车站中,已有四个车站提出建成为广州“中央车站”或“中心车站”。在这种情况下,尽快从规划上明确广州中央车站,不仅可减少无畏的资源浪费,也有利于广州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铁路枢纽站场体系。目前,无论从地理位置、城区性质、CBD发展、铁路站布局还是广州经济重心、居住中心的东移情况看,广州东站都已具备成为广州中央车站的良好禀赋与条件,但其离国际大都市的中央车站尚存不少差距与不足: 一是立体化无逢对接交通体系未形成。目前,集磁浮、高铁、城轨、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尚不完备,无缝接驳体系尚未形成,即使东站地铁与拥有庞大客流的广园东路之间都缺乏便捷连通。 二是对超级CBD未能提供有力支撑。东站与珠江新城CBD间的快速通达仍差强人意,缺乏快捷通道,位处珠江新城的APM线未能延伸至东站,导致APM线知名度低且使用不方便、不好用;而琶洲将通过自建城际铁路与白云机场联结。 三是与周边经济融合度偏低。目前,东站枢纽经济区内外仍以传统的商业、饮食、休闲、娱乐等低端业态为主,高端产业衍生与价值溢出效应有限。此外,东站与其它交通枢纽之间的快捷联系不足,流量经济拓展受限。 四是区域环境形象有待重塑与改善。车站配套设施不足,旅客换乘候车环境及舒适体验恶化;站场内外文化艺术气息匮乏,文化元素植入不足,站场文化品位不高;旅客休憩、候车设施不足,标识不清,节假日庞大客流杂乱聚集导致东站日益“老火车站化”。 |
||
具体建议 | 1、在市级规划上明确东站“广州中央车站”的功能定位。将广州东站和附近的超级CBD乃至“小黄金三角”区统一规划整合,按照“湾区价值高地、广州中央车站”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广州超级高铁枢纽经济核心区,将之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及其重点工程中,并通过“两会”、媒体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与推广。 2、稳步推进实施广州东站改造计划。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推进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契机,加快编制广州东站枢纽片区规划,按照“整体改造、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改造思路,深化研究改造方案,扩大站台数量,引入西、北方向高铁线路,实施广园东路高架空设计,将广园东路地面作为高铁线路备用地皮,为高起点、前瞻性建设广州“中央车站”提供完备蓝图。 3、完善东站立体化交通接驳网络。尽快引入磁浮、高铁等新型交通方式,优化延伸APM线至东站;逐步取消绿皮车运行,减少低端人口导入;完善地下地上立体空间联结网络,改善东站与广园东路联系通道与效率。 4、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业态调换。实施高铁枢纽经济差异化发展,考虑靠近CBD之特点,突出东站“商务休闲、移动办公”功能及服务,加快导入商务办公、会展、休闲游娱、艺术、科技展示、中医理疗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中转经济、夜间经济和体验经济。 5、精心设计塑造“中央车站”新形象。借鉴深圳、莫斯科、伦敦、巴黎等著名中央车站发展经验,邀请富有经验的国际咨询公司进行站场形象塑造、符号设计及传播,大力提升东站地区文化形象软实力。 |
关于尽快将广州东站定位并提升打造为广州中央车站的提案
时间:2020-02-03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