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坚持放管结合 提升功能活力 推动广州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0-05-19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坚持放管结合 提升功能活力 推动广州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一)广州地面博物馆数量
  截至2019年10月,广州地区在省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共61座,其中省属2座、市属16座、区属15座、行业16座、非国有12座,基本形成了以国有文化部门所属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结构体系。其中三级以上博物馆16座,位居全国前列。
  (二)广州各区博物馆分布
  由于历史资源沉淀的原因,广州各区的博物馆分布极不均衡。博物馆扎堆于越秀区,总数达20座,以2018年末的常住人口计算,越秀区每6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与西安基本持平。而增城120余万常住人口,仅有1座博物馆,尤其是南沙区,迄今没有1座备案的博物馆。
  (三)已出台的政策措施
  早在2011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就颁布了《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随后发布《关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建设‘图书馆之城’和‘博物馆之城’。”2016年,广州市政协提出《关于建设广州“博物馆之城”的建议》;2017年,广州市颁布《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对博物馆发展尤其是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制定了规范性文件;2018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细化了非国有博物馆和其他国有博物馆的经费扶持;2019年1月,“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被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深改委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博物馆之城”建设作为重点任务被纳入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行动方案。2019年12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启动《广州市博物馆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招标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博物馆数量上的差距
  世界文化名城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每多少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尽管广州三级以上文物馆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以2018年广州近1500万常住人口计算,约每24.4万人才拥有1座博物馆。虽高于全国每4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水平,但与其他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北京为每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上海每20万人拥有一座,武汉每15万人拥有一座,成都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西安每6万人拥有一座。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则基本是每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二)博物馆分布上的差距
  广州的博物馆分布,除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以外,最显著的差距在于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滞后。在国有文物藏品有限的情况下,倍增博物馆数量的拓展空间均在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以非国有博物馆为例,广州现有非国有博物馆12座,占总数20%。而同类城市该比例均超过60%:成都150座博物馆中,有102座是民营博物馆,占比68%。深圳48座博物馆中,有33座是非国有博物馆,占比约68.7%。东莞53座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36座,占比约为67.9%。“泛博物馆”定义下的佛山,其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共132家,占比63.8%。
  (三)政策支持力度上的差距
  尽管广州出台了《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广州市博物馆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但政策措施较为保守,资金支持力度较弱,不足以支撑广州“博物馆之城”建设目标的达成。与同类城市乃至省内城市,都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建议   三、具体建议
  (一)“放”:制定广州市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规划与配套扶持政策,为倍增新馆提供政策依依据
  广州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里提出“博物馆倍增提质”计划,倍增博物馆的希望就在非国有博物馆的增设。国家文物局早在2014年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为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的设立做出了指引。而在而在四川,2008-2018年的10年间,四川全省博物馆数量从122座增加到263座,增长最快就是非国有博物馆。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的增设,建议借鉴兄弟城市建设经验,扩大“博物馆”概念范畴,明确非国有博物馆比照国有博物馆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土地、规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支持社会力量依托古村落、历史建筑、旧民居或自有建筑等改建成博物馆、美术馆或艺术馆。可以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各类场馆分门别类,纳入统一管理和服务范畴,根据地域范围与人口发展趋势,统筹规划新博物馆的场馆建设,有效解决各区博物馆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同时,广州可以充分发挥一级博物馆数量多、专业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国有博物馆的专业技术力量,引导非国有场馆登记注册,提供藏品鉴定整理、展览设计布置、人员招录培训等协助支持。
  (二)“管”:制定博物馆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为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博物馆建设提供标准化指引
  广州降低非国有博物馆准入门槛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前提,是制定博物馆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可以借鉴四川制定的《四川省博物馆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以“博物馆标准化建设”政策为指引,让国有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在人才培养、场馆建设、藏品保护与利用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的市场行为。
  (三)老城市、新活力:实施“博物馆+”策略,将博物馆建设、利用与城市改造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相统一,激发博物馆涵养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活力
  挖掘博物馆文化遗产资源,实施“博物馆+”,促进博物馆与相关行业跨界融合。按照国务院和省文化厅相关文件精神,理顺国有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中存在的机制问题,鼓励试点,赋予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经营权。依托广州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和产品销售流通渠道畅通的优势,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融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文物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博物馆知识产权授权,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探索博物馆与动漫、设计、影视等行业的合作。在旧城微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中,结合历史、民俗、非遗等资源,打造若干个微型博物馆或博物馆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