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广府文化赋新能,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提案
时间:2020-05-19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广府文化赋新能,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提案
提案者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广府文化从来不缺少亮点元素,粤语、粤剧、粤曲都曾引领潮流,粤绣、广彩、广雕也曾闻名全国,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深受各地游客喜爱。广府文化有丰富的元素和良好的基础,但广府文化元素分散独立缺少点面结合、融会发展,同时因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大量广府文化元素在低附加值运作,文化内涵缺少新意,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衰退。
  一、广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广府文化地标街区体量有限,承载内容超负荷,优势难发挥;(二)广府文化全域旅游刚起步,市民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三)广府老字号市场化程度不够,没有竞争力,缺乏造血功能;(四)广府文创资源整合存在障碍,文博系统管理机制有待改革。
具体建议    二、广府文化赋新能的建议
  (一)站在新时代起点,对广府文化重新进行顶层设计
  1.广州市财政尽快落实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据调研,上海从2012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有3个亿的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19年6月上海评选出了300个文创项目,对入选项目给予总投资50%的扶持资金进行补助。南京的文化专项资金设立了10个亿的风险池,对文化产业项目单笔不超500万,按比例(政府80%:银行20%)进行风险代偿等。
  2.积极开展文化金融合作,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银行
  上海和南京的做法值得广州借鉴。2018年上海授牌了首批5家“上海市银行业文化创意特色支行”,将文创金融作为重点推进领域,围绕文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搭建开放式文创金融生态圈,创新推出金融服务产品体系。南京在2017年开始与银行合作推出5家“文化银行”,提供贷款利息补贴20-40%、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贷款风险补偿等文旅投融资服务,共发放136亿贷款,对文化产生发展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培养与引进并举,大力开展广府人才建设
  1.本地人才的建设要着重人才梯队建设
  调研走访广州非遗大师发现,广州非遗大师存在以下问题:地方性大师多,全国代表性少;重视技艺掌握,轻视文化学习;有工匠之心,缺商业之道;商业作品多,收藏价值低。为此建议:(1)建立高校、技师学校、中专等教育培养梯队;(2)高校和技师学校特聘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以上非遗大师;(3)建立学生-学徒-技师申报的培养和成长路径;(4)定期为省级以上大师招商和招募商业团队,促进产品商业化;(5)举办大湾区广府文化作品邀请赛,促进作品、文化和人才的交流。
  2.外地引进人才要重视产业链的带动
  调研中发现,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对南京本地缺少的文化人才,能带动文化产业链发展的人才,只要在南京注册和经营,都给予资金、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
  故宫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异军突起成为网红IP,与时任院长单霁翔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
  (三)因地制宜打造开放式特色地标街区
  目前永庆坊虽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文创品牌,但是,文创产品仍然面临业态不够丰富的问题,游客可选择的不多。另外互动体验不多。北京路受空间限制及周边配套(如停车难)等影响,跟北京王府井、上海豫园等地标街区仍有不少差距。
  北京路整体提升可借鉴故宫打造网红IP做法,将广府文化的建筑、饮食、民俗等结合,做出新颖的文创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在北京路北段老字号一条街,在开设非遗展示空间的基础上,作为非遗文创跨界融合活动的舞台,吸引文创团队入驻,跨界整合资源,为老字号注入活力。
  海珠广场+海珠桥+广州轻工技师学院(滨江小区)联合打造广府文化走廊。在广州轻工技师学院现有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基础上,对轻工技师学院周边进行整体规划建立非遗大师街区,吸引更多国家级、省级非遗大师入驻。
  (四)开发开拓全域旅游特色旅游,做好宣传引导
  上海在推广本地文旅项目时,推出了百万市民看上海,发布了5大主题,共40条精品线路,供游客体验,其中非遗线路多达12条,对上海的文旅资源做了全面展示和推介,同时还提出了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文化名人讲解、满足国际化游客需求的理念,引领着全域旅游的发展。而南京的文化消费补贴模式拉动了文化消费,造福了本地居民。
  广府文化旅游景点全而不精,多而不强的局面让人痛惜。广州应打造适合全民参与的各种主题突出的文化之旅精品线路,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相辅相承相互促进。依托岭南文旅特点,梳理出代表传统文化的经典路线,代表革命历史的红色路线,代表文化遗址的馆藏路线等。着手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讲解志愿者队伍、文化名人专家讲解队伍,为全域旅游服务。扶持广府文化剧目,对演艺项目进行补贴,让优秀剧目可以常态化演出,惠及更多市民游客。
  加强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推介,如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地,广州共6处,其中越秀有5处,天河有1处,值得打造成一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国际化平台的资源整合创新。
  (五)广府老字号守正创新再上台阶,跨界融合发展
  上海优先对市场生命力强的老字号进行扶持,带动市场生命力差的老字号发展。2018年下半年推出了“上海礼物”的评选,通过政府统一包装宣传,塑造上海形象,进行旅游文创产品开发,还重点开发了第一食品、老凤祥、上海旅游纪念品商店系列老字号旅游纪念品,满足国际化游客的购买需求。针对老字号的推广,上海、南京还准备发起长三角文旅集市,将老字号统筹重点推广。
  借鉴上海、南京的做法,优选一批有生命力老字号,进行重点扶持,整合文创团队资源进行跨界联名开发,如长隆、广州塔作为观众的旅游名片能不能和陶陶居、莲香楼、致美斋等跨界打造年轻人喜欢的网红产品进行推广。既解决了老字号生存困难,入不敷出的经济问题,还吸引了大批粉丝群体,老字号可以继续持久运营。
  (六)搭建平台加强软实力建设,让岭南文化更流行
  文化是软实力,平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广州目前已经有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文交会、艺博会等平台在文创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缺乏一个接近市民生活的平台,广州有不少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有一个常态化、可持续的孵化、加速机制。如聚集广州所有演艺资讯、演出门票购买、文化活动发布的线上平台等。
  南京市的做法是依托南京文投集团搭建起了文客网、南京周、森林音乐节等多个有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平台,近两年还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为契机,举办了一带一路青年与遗产论坛,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