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加速线上线下双向融合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展之都的提案
时间:2020-05-21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加速线上线下双向融合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展之都的提案
提案者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情况分析      一、现状
    (一)疫情使会展业深陷“困局”
    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以人流、物流集聚为主要特征的会展业成为重灾区,许多国内外展会被迫停办或者缓办,会展企业损失严重。据相关行业调查统计,今年2-4月受疫情影响的境内展览近3500场,面积5000万平方米,损失产值预计在2000亿元以上。4月初,国务院明确指出,各类展览及会展暂不开展。大部分中小型会展企业上半年将颗粒无收,连带依托展会的相关业态,如展板制作、物流等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二)线上线下双向融合是传统会展业创新变革的必由之路
    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指出:“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广交会60年来首次改为在网上举办。疫情直接倒逼传统会展进行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创新,线上展览成为传统会展的有效补充,线上线下结合“双线会展”模式必然会在国内加速推进。会展企业必须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充分利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策划实施线上会展活动,积极开拓网络市场,强化线上客户关系管理,开发数字会展产品,推动数字化办公与数字资源建设,办好云上展览。
    二、目前广州会展业存在的短板
    (一)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和精准度不足
    疫情发生以来,广州采取了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但仍然以普惠型政策为主,缺乏结合会展业特点的支持和补贴政策,如:许多会展企业因疫情以来展会停办,营业收入基本为零,享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
    (二)会展业发展规模受限于硬件基础设施的现状
    广州地区展馆数量与可供展览的面积有限、竞争不充分,对自身新经济发展的支撑也不足。现有场馆与“大会展”的发展需求有差距,线上线下融合延伸的配套设施欠缺,“展”、“会”融合程度不足,优质场地资源极为有限,场地租金涨幅偏大。佛山、深圳等大型会展中心启用后,广州现有展馆优势地位被弱化。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成后,本地多个大型展会已移师上海。各城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举办了各种专业展。广州的会展业,虽仍具规模,但发展空间正逐步受限,城市竞争格局激烈。
    (三)办展模式的创新能力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
    未来专业展要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打通,提升会展价值。目前广州的专业展只有美博会、家具展、建材展等传统行业老牌展会,以商贸为主,缺乏与我市IAB、NEM战略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展。
广州展览形式以线下为主,国有会展经济比重过大,商务部、贸促会、商务厅、科技厅等部门直接承办各类会展项目,而上海、深圳等地办展模式已转为企业化运作为主。
具体建议      (一)加大对会展业精准扶持的政策支持力度
    商务部4月13日《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企业线上办展、线上参展。各地可出台展览业专项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和相关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展览业尽快复苏。
    一是针对会展业提供精准的暖企帮扶政策。政府加强与业内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出台针对会展业渡难关、促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并优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提高资金补助额度、个税免除、场租补贴,支持困难企业与职工协商调整薪酬标准或延期支付,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二是政府牵头宣传推动展会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为广州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型展示载体。
    三是制订推动广州会展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政策,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本地数字化会展企业。通过政策倾斜,支持专业展会主办机构将线下品牌展会项目开通线上展览,对于举办线上展览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引导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下实体展会场景复制到线上进行展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融入到线下实体展会中,提升线下展会的效率。
    四是畅通社会资金进入会展业的渠道,支持广州会展企业做大做强。针对目前房地产业的转型需求,结合我市保利等场馆的成功经验,积极出台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土地投资会展业,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企业联合办展,政府给予补贴。
    (二)升级改造传统展馆和建设新型场馆 
    对现有场馆根据新型会展模式的要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尽快建设20万平方米以上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大型新会展综合体,对场馆的选址、功能配套、交通、价格、运营管理等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调控,以保障广州线上会展产业向线下延伸的落地需求。
    (三)打造广州国际数字经济网上博览会
    建议着力打造广州国际数字经济网上博览会,充分展现广州在IAB、NEM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核心品牌展会。数字资产、5G、新媒体、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会展业带来新的动能,通过举办数字经济网上博览会,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创造高地。
    (四)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展项目
    一是为民营办展机构提供更多机会。以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原则,广泛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技术等创新理念与会展组织、管理、服务的深度应用结合,利用会展+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模式,再打造一批品牌化的创新型会展项目。
    二是采用政府主办、企业承办的办展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领域内有先进办展经验的国内外优秀展览公司,尤其是本地民营会展经济主体承办承接。借鉴重庆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江苏南京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办展。
    三是由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按出资比例或商定条件分享利润,承担风险,共同运营展会。如亚欧博览会,由新疆博览事务局与专业会展机构共同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新疆亚欧国际博览有限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