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和加速 “广州呼吸中心”建设的提案 | ||
提案者 |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从武汉爆发并蔓延至全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是全球疫情却在增速发展,截至5月5日全球新冠确诊患者已经超过365万,死亡人数超过25万。在这场举国之力全国疫战、全民抗疫的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作为呼吸疾病国家唯一的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成功分离广州首例病毒毒株;开展首个全国范围的新冠临床特征研究,牵头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553家医院对1099例确诊新冠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研究;开展新冠病毒疫苗、诊断用抗体研究、有效药物筛查等相关研究。 公共卫生紧急安全重大事件与突发上呼吸道传染病关系紧密。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是中国境内连续两次被列入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重大人类疫情。从SARS至今十七年里,突发性高传染病毒疫情层出不穷,包括上呼吸道突发传染病如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5年韩国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可以说突发性高传染病毒疫情可能是未来,不仅中国,乃至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牵制力和破坏性,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冲击力和危害性,以及未来发生的可能性,都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要重视生物安全危害,尤其事关国家重大安全风险的呼吸道突发重大传染病。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战略规划, 2019年9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共同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的区域医疗中心和6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就是签署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一直是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头羊,呼吸内科在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连续10年稳居榜首,目前具有国家级呼吸疾病防治的医教研平台8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相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国家腔镜培训中心等,引领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及呼吸学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工作。示范、推广高水平呼吸疑难病与危重症的诊疗技术;牵头开展呼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呼吸学科带头人和临床技术骨干;牵头开展呼吸疾病防诊治研究、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推行常见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推动呼吸疾病卫生政策制定,推动医改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作为广东省突发公共应急卫生事件与重症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定点收治医院和全省、全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的主要防治单位,已建立完备的呼吸疾病预防体系,搭建起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网络和广覆盖的监测网络,为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广州呼吸中心选址荔湾区大坦沙,这将是国内,也是国际上呼吸疾病医、教、研、产的科技龙头。目前,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正全力推进省市重点“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建设,已顺利破土动工,预计2020年内完成项目封顶,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 但广州呼吸中心建设目前遇到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2016年选址规划时大坦沙受当年广州市水源规划影响,未考虑规划建设呼吸传染病病区,这极大限制了突发呼吸传染病的整体布局及防控救治工作。缺乏呼吸传染病区将无法及时收治病人,充分发挥呼研院临床救治特长,也难以组织开展积极高效的重大突发呼吸传染病的基础与临床科研和转化工作。不能满足今后国家对呼吸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日益增长的战略需求。 二是建设用地依然紧张,如果要规划新建呼吸传染病病区,需要新增规划用地。 |
||
具体建议 | 建议加大力度支持和加速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 一、通过加大力度支持和加速大坦沙呼吸中心建设,迅速提升和充分发挥由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全国第一的作用,依托其国家级一流平台与科研优势,加速科研攻关,加强临床实战,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上呼吸道突发新型病毒感染的阻击战。 二、规划、设计、环评等多部门多单位协调,共同提升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大坦沙呼吸中心建设内涵。结合此次新冠疫情,尤其在呼吸中心的总体方案、功能布局上要有专门针对上呼吸道突发传染病感染相关规划或扩建,如新增或调整规划用地,新建呼吸传染病区、隔离病房主体楼建设、水源地影响测评和防范、临床衔接三级实验室建设等。目前大坦沙工地东南边尚有一块约8000平方米(属于西郊村)空地,可满足新增呼吸传染病楼用地需求。但征地手续复杂时间较长,建议按“应激处理,特事特办”的建设思路加快办理。 三、充分发挥大数据、云平台、AI、5G作用,以大数据驱动预防、诊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呼吸慢病管理模式的运行,推动数据化精准管理。在国家呼吸健康大数据应用系统基础上,建立疾病介入手术智能应用及纤支镜专科联盟平台、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大数据中心及“云+AI”专科联盟、呼吸系统专科大数据应用平台、生物资源库管理系统及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国家级肺功能质量控制及应用平台等。联网5G,充分完善远程视频会议、诊疗等功能。 四、构建急性呼吸道重大传染病监测和重症救治中心,建立国际先进的新发特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治-控”医疗周期链式管理体系。建立急性重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快速检验、应急预防预警体系,以及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呼吸道病原监测网络。 五、推动呼吸健康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大坦沙呼吸中心为平台,基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推动呼吸健康国家实验室的建设。 |
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和加速 “广州呼吸中心”建设的提案
时间:2020-05-21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