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推广本土传统文化 培育“广东音乐”文化游的提案 | ||
提案者 | 崔冠星 | ||
情况分析 | 广州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音乐”发源和传承的核心区域,市内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传统音乐之乡“沙湾古镇”及“冼星海”纪念园、广东音乐彩虹曲苑等音乐旅游资源,在此条件下将岭南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可使“本土传统音乐”和“旅游”相互促进、联动。将广东音乐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行以广州为核心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拓宽到全球华人地区,以“寻乡音”、“广东音乐之旅”等特色游带动本地旅游产业,通过旅游推广本土传统文化,使旅游产业和广东音乐发展迈向共赢。 一、广东音乐文化游的发展前景 目前,市内具有鲜明音乐文化主题的旅游点: ①传统音乐之乡“沙湾古镇” ②越秀区麓湖景区内的“冼星海园” ③广东艺术博物院-马思聪纪念馆 ④番禺博物馆-冼星海纪念馆 ⑤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音乐曲艺园 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东音乐专场表演 ⑦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大学城及沙河顶校区各有一个) ⑧海心沙音乐博物馆、广州大剧院文化带 ⑨二沙岛星海音乐厅文化群 ⑩广东音乐曲艺团彩虹曲苑 以上9个音乐旅游点游客情况以沙湾古镇为例:沙湾古镇年均游客约146万次,其中广东音乐馆年均进馆3.8万人次,镇内广东音乐馆设有广东音乐各式展览厅,有民国时期广东音乐工尺谱等丰富的音乐旅游资源……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这是国家赋予广州的使命,建议整合音乐旅游资源,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培育脉络式的音乐文化游,以展示和传播本土音乐文化为目的,弘扬岭南音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
||
具体建议 | (1)整合区域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①打破广东音乐旅游及演出场馆资源零散的现状,整合各区资源,串点成线,形成合作机制。通过举办全市性的传统音乐文化活动,如“广东音乐季”、“音乐文化行”等,在各音乐旅游点举办如快闪、音乐真人秀等合作性活动,促进区域资源融合,形成音乐文化活动互通互惠的格局。 ②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办好文创产业;在条件成熟时整合现有广州市内广东音乐曲艺团、广州市文化馆等音乐文艺机构及本地非遗项目文旅资源,形成品牌式的集广东音乐演出、博览、观赏、体验课、文创产品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促成集约化转型,通过强大的集合体,构建大型项目平台,打造音乐文化融合的旅游综合体,形成具有展示岭南音乐特色文化的标志性旅游城市。 ③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全新线路;结合目前现有资源,探索一条全新的路线,打造出能与游客产生共鸣、融入岭南音乐文化的特色品牌。可以围绕沙湾古镇广东音乐纪念馆周边音乐文化群、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麓湖冼星海纪念园、艺博院马思聪纪念馆等,打造广州音乐文化一日行等线路,晚上到星海音乐厅或彩虹曲苑看一场音乐演出。 (2)筹建系统展示“广东音乐”历史全貌的专题博览体验馆 广东音乐在粤港澳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有深厚基础,在全球华人地区具有影响力,广东音乐、侨乡文化等体现出岭南文化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湾区特色,但至今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广东音乐”还没有能完整收集本土音乐资源,系统展示广东音乐从古到今全貌的广东音乐专题博览体验馆。可考虑在广州市文化馆新址内建设广东音乐专题博览体验馆,形成本地音乐文化地标,对广东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提升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3)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构建一体化旅游、演出信息平台,对整个本地旅游、演出市场产生监督、预测、整合等作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经纪机构应对庞杂的民间音乐演出、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监测全市民间音乐演出市场动态数据发布,逐步建立量化统计分析的专业咨询平台,为政府和消费者提供权威、全面的演出信息,同时对违规违法的演出行业行为进行监督。 |
关于推广本土传统文化 培育“广东音乐”文化游的提案
时间:2020-06-02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