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征集 |
|||
标 题 | 关于关爱鄂籍来穗人员,推动广州加速复工复产的提案 | ||
提案者 | 张晖 | ||
情况分析 | 2019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广州的外来务工者中,湖北籍务工人员占6.33%,约有130多万湖北籍务工人员在穗,数量在所有外来务工人员中排第五。一直以来,这130多万在穗湖北籍务工人员都在为广州的城市建设挥洒汗水,是广州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受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当多的湖北籍务工人员未能及时返穗复工复产,造成广州市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时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直至3月25日和4月8日,湖北省和武汉市相继解封后,这些湖北籍务工人员才有条件逐渐有序返穗复工复产,企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才逐步有所缓解。然而由于较长时间的停工停产和世界范围内疫情发展的影响,这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又面临诸如资金紧张、订单缺乏、以及在复工复产时对于鄂籍来穗人员还有着诸多限制,如本地隔离,再次商务外出不便等问题,导致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遭遇阻力。面对这些问题亟需政府给与出台扶持和解决性政策,探索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这130多万湖北籍务工人员顺利返穗复工复产,并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生产经营问题。为广州市落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和未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新亮点奠定良好基础。 | ||
具体建议 |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武汉为中国和世界抗疫争取了“时间窗口”,武汉为世界带来了希望。目前战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感谢英雄城市,感谢武汉人民更应落到人心。广州,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一直是一个开放、包容、淡定的城市形象展示世人。疫情之初,花城24栋标志性建筑亮起光幕,为武汉加油。广州塔、海珠桥到猎德大桥亮灯,将木棉花和梅花两地花隔空绽放。广州也以实际行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持湖北籍人员尽快返穗复工复产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健康码互认”。除此之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恢复产能方面,给予扶持关怀武汉来穗人员政策,仍有很多可探索提升的空间。 1、目前湖北籍来穗人员仍需进行15天自我隔离,而目前武汉已针对全市990万人进行核酸检测,而无确诊病例,检查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检出率仅为0.303/万。因此广州是否可通过信息化手段,率先通过健康码互认后,确认鄂籍人员健康后,免除隔离需求,尽快回到企业岗位复工。 2、针对确实需隔离的鄂籍人员,广州市政府可否可出台一些政策,给与这些员工一些扶持和关爱。如通过目前的视频手段、远程教育,为鄂籍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提供免费的岗位培训等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政策扶持。 3、目前全国内仍存在鄂籍人员商务往来的不便利性,限制鄂籍人员出差等现象,广州作为开放、包容的城市,可进行对目前的政策进行升级,如官方出具相应证明,给予商务往来的鄂籍人员提供便利性,同时能以广州市名义协调其他地市,针对广州出具证明的商务人员给予相应便利,以促进商务往来,加速城市经济复苏。 4、广州一直以来为来穗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性政策,针对武汉来穗人员,我们更应以英雄人民对待,不能让英雄人民落泪。大力给予武汉籍人民来穗建企、发展的商业政策扶持,并能给与安家费、解决落户、小孩入学等便民政策支持,强力促进融合关爱纾解武汉来穗人员后顾之忧,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营造来穗人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炒牛河”为“热干面”加油,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广州一直也以务实精神为名,针对上述的问题和建议,是可以用目前的信息化手段给予支撑,从而能做到的,只要有科学的体系为基础,才能真正做到隔离疫情不隔离爱。广州目前信息化技术手段已位于全国前列,是足以支持政府实现这些政策,如现在市政数局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平台,我们建议12345热线开辟湖北籍来穗人员专属服务通道,定向解答复工复产问题;利用网络和信息化平台,为湖北籍重点人员居家隔离期间提供视频监控及在线教育等信息化工具,让员工平安度过观察期。 |
关于关爱鄂籍来穗人员,推动广州加速复工复产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