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把广州南沙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把广州南沙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 胡国胜
情况分析

 一、案由
     2019年12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京召开2019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着力打好大湾区和示范区建设教育攻坚战,促进改革先行先试,走出广东路子,打造出引领大湾区和示范区建设的教育高地。
     2019年7月,南沙区提出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同时,南沙教育产业园的建成不仅为南沙服务,更重要是为湾区服务。。

二、优势
     1.政策优势
南沙是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  近年来,南沙在推进  “三区一中心”  的高标准建设中,抓住历史机遇,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为推进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担着自己的使命。 
     2.地缘优势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  ,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随着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贯通珠江东西两岸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及地铁18号与22号线的规划建成,以南沙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南沙的地缘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土地优势
     南沙总面积为803平方公里,待开发土地面积占比大,土地收储面积大、成本低。目前,庆盛板块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已经引进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有首批先导计划学生入读。继香港科技大学之后,南沙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签约9所国际化学校,南沙土地资源为南沙打造国际化教育园提供了平台。

具体建议  三、建议
    1.抢占先机,加快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探索两地课程建设,把南沙建设成为“港澳子弟学校的创新示范基地”。香港大公报曾报道,香港多个办学团体对在大湾区办学感兴趣并认为:香港教育局应加以配合,详细商讨学生资助模式、学费、土地及校舍建设费用等问题。而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正与内地商讨政策安排,积极筹划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建议广州市南沙区尽早与香港教育局洽谈,规划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此外,南沙与国家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是广东省唯一的实验区。建议利用此优势和香港教育局合作,积极探索双轨制或融合制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内地现行教学大纲,又能适应港澳学校升学考试,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围升学,探索国际教育中国版课程体系与实验教材。
    2.积极探索港澳人士获取教师资质的新途径,把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交流与培训示范基地”。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也提出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教师资格并任教的要求。建议南沙教育部门研究有关政策,为港澳有意向在大湾区当老师的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服务,协调南沙区部分优质公办和民办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同时给予实习津贴和住宿条件。帮助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成为大湾区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3.创新“姊妹学校”交流模式,把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南沙目前已有13所学校与分别于港澳地区20余所中小学结成了“姊妹学校”。建议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由相关部门牵头服务大湾区9所城市中小学和港澳学校对接,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支持。制定详细计划、创新交流形式、丰富交流内容。南沙学校要多呈现岭南传统和水乡文化特色;港澳学校则多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办学特点。每次交流结束之后,及时开展回顾和总结,让每一位参与交流的学生都有获得感。这将会提升港澳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