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网站
关于把蚌湖打造成侨乡特色基地和文创小镇的提案
时间:2020-03-26    【打印】 
  

十三次会议提案征集

标 题 关于把蚌湖打造成侨乡特色基地和文创小镇的提案
提案者 卢启明
情况分析    蚌湖位于白云区人和镇西南部,南临流溪河,是著名的侨乡。现有海外华侨3.5万人,分布在全球31个国家地区。蚌湖这一座座华侨建筑,记录了蚌湖近百年华侨历史,也见证蚌湖墟由盛而衰的变迁。
  为结合目前蚌湖打造成侨乡特色文创小镇的特点,落实美丽乡村计划,把蚌湖打造成富有活力的休闲小镇、商贸物流、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侨乡特色的小镇。建议市、区联合开展规划设计进行精心打造。
具体建议    一、把蚌湖大钟楼打造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大钟楼曾是蚌湖的象征,它位于人和镇蚌湖地区的中心,东接蚌湖旧墟,南靠流溪河,为一座欧式大钟楼,由蚌湖华侨捐赠七万两千大洋建成。大钟楼的历史,就是学校建校史。可惜因大钟楼在72中校园内,暂不对外开放。建议结合大钟楼的历史、在建校史,名人脉络、抗战史等,丰富其原有展馆内容,集爱国教育、抗日史迹、科技于一体的大钟楼展览馆。可选择每逢周六、周日对外开放,成为广州市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的新景点,以此提高蚌湖的知名度,成为美丽乡村一个新的人文景观。
  二、保安和华侨会所改建为区华侨博物馆
  保安和华侨会所位于蚌湖通津街,已有103年历史,它是蚌湖华侨组织的国内社团,为旅外乡侨提供通讯、保安服务,同时也承担保护华侨在华活动的安全等事务,并捐资建造了办公联谊用的“保安和华侨会所”大楼。蚌湖保安和华侨会所建于1957年,于1988年停用,是广州市地区的最早华侨会所之一,是白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现保安和华侨会旧址已破败不堪,现因租借给一家服装厂经营,同时也增加其受损程度。建议立即搬迁服装厂,原状维护,对会所全面修复。
  三、著义小学校旧址改建为文创园
  著义小学校位于蚌湖镇清街39号,于1923年成立,1929年由华侨捐资建舍,主教学楼于1986年拆除,现仅存门楼和部分围墙。这里曾经是广州市第一座由华侨捐资起的纯西式教育小学。著义小学校残存门楼为半圆拱造型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议进行全面的修复,著义小学校残存门楼的半圆拱造型可保存不变,校园内的教学大楼可改建为文化创意园。
  四、重振蚌湖旧墟,打造特色文创集市
  位于人和镇流溪河岸的蚌湖墟在江人公路未开通前,这里是蚌湖地区的中心,热闹繁华,熙熙攘攘;如今却断壁残垣,人去楼空,只有破落的商铺还在静静向世人诉说这里昔日的辉煌。1938年日军入侵前,蚌湖墟曾是蚌湖及周边地区居民购物、休闲、娱乐的中心,如今老建筑却陷入无人保护的窘境。建议对旧墟进行重新规划或包装,统一从蚌湖墟的商铺进行立面整饰,让蚌湖墟重现生机,再现往昔的繁华景象。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好这些原本资源,大力引进中小型文创企业。修复蚌湖墟建解放后新建的蚌湖戏台,成为小镇的中心舞台,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并且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历史遗址的保护;突出人文特色传承,丰富侨乡的内涵,把蚌湖打造成为留得住乡愁的华侨特色小镇。
  五、结合流溪河绿道,打造快乐骑行乡村
  流溪河是广州的生命河,流经白云区的流溪河绿道共有6.5公里,经过蚌湖的绿道有1.5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沿途风景迤逦,山水清秀,乡土民情,古老村落,景色各异,尽显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之美。建议在白云区的流溪河绿道上加装路灯,并设立一个功能齐全的蚌湖驿站,同时辐射蚌湖周边的蚌湖大钟楼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保安和华侨会所的华侨博物馆、著义小学校文创园、蚌湖旧墟特色文创集市、杨氏大宗祠、古村落等形成的蚌湖华侨特色的文化旅游区精品线路,打造“一日游蚌湖小镇,半部广州近代史”的旅游品牌,让蚌湖绿道成为流溪河绿道上一颗亮丽的明珠,流溪河绿道的著名品牌,游客必游的一个网红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