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南方日报》:数字经济让城市变得更“智慧”
时间:2021-01-29    【打印】 

  委员热议新动能、新业态、新气象

  广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抢抓5G与AI万物智联风口”“应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构建智慧农业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数字经济、5G等新技术、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智慧农村新气象等成为委员热议的焦点。28日下午,政协大会发言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1位委员分别代表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市政协各专委会和各界别积极建言献策。

  疫情防控期间,新的技术成为新发展动能,新的业态萌芽生长,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新的机遇不断涌现。伴随着数字化的新浪潮来临,政协委员的建议也出现了更多新思考、新气象,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多有益的“点子”,凝聚更多的智慧。

  ●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傅鹏

  培育新动能▶▷数字经济护航城市发展

  2020年11月,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以“超清视界5G赋能”为主题,探讨了5G时代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趋势,也刷新了广州5G技术在世界的显示度。

  “新型显示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上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仍有不足。广州LCD、OLED、全柔AMOLED等显示产品均有布局,但在显示产业的上游领域仍受制于人,曝光机、蒸镀机等高端设备基本空白。”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朱伏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广州在新型显示产业的短板。

  显示技术的变革和多元化发展将给广州带来弯道超车机会。朱伏生建议,从终端、内容、传输等环节入手,推动显示终端技术创新与应用、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提升网络传输能力。

  “广州要抢抓5G与AI万物智联时代显示端口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将显示产业与5G和工人智能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显示作为信息交互核心端口的重要作用,通过系统整合推动显示技术与产品的跨界融合。”他说。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在后疫情时代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近年来,广州在数字经济方面布局频频。在民建广州市委员会的建议中提到,立足大湾区优势,率先打造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平台和龙头企业。

  该建议提出,要对“千年商都”进行数字化改造。“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拥有深厚的商业底蕴、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完备的供应链。‘直播+电商’作为时下最火热的商业模式之一,在疫情期间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据统计,每100个淘宝主播,有8个出自广州。2020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出台直播电商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该建议还提出,下一步,广州市应总结疫情期间电商直播的经验,借鉴云上广交会的成功探索,进一步为传统商贸插上“电商”翅膀,打造直播电商旗舰基地,聚合直播电商云生态。

  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也带来了《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助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建议。

  “建议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规模化应用落地。”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总裁、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表示,广州可以提倡“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的应用案例,加快前沿技术应用在广州的推广与普及。

  数字经济可以让城市变得更“智慧”。通过为城市、为社区建立大数据中心、能力共享中心,可以全方位为城市和社区打造智慧化场景,实现城市和社区在管理、服务和运营等方面的智慧化。杜兰建议,广州将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加快推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政务、司法、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催生新业态▶▷优化生态促进产业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新行业新职业快速发展,在扩容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大会发言现场,厚植沃土让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众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一键下单、网上就诊、云办公、云交易……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平台开发员、网店建设员、带货主播员、网购配送员、在线学习培训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规模越来越大,群众参与度越来越广,生活服务业中的新业态成为新兴职业摇篮。”广州市工商联常委、广州市明道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水河说。

  正如其所言,新业态、新职业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广州为例,截至2020年3月,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总投资达500多亿元,吸引了腾讯、阿里等众多知名企业落地。目前,广州已建成2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12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主播总人数突破16万,是内地开淘宝直播商家最多的城市。

  他建议,要实施“互联网+新业态”融合计划,提速城市新基建,打造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条件下更高技术格式、更广覆盖领域的新业态模式,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

  要优化营商环境还要新技术的“加持”。

  “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政务审批流程,推进电子税务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打造公平公正网络营商环境。”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副校长陈以怡代表台盟广州市委员会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升级》的建议。

  在她看来,广州还存在企业“办事难”现象,政务服务“信息孤岛”造成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部分审批流程仅是表面简化,实际审批的各项材料精简有限;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仍然存在,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广州在应用区块链数据平台优化政务审批方面也有探索。例如广州黄埔区率先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新模式,率先推行涉企证照“44证合一”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天办一键办、离岸办”;海珠区公证处2019年8月上线了区块链取证公证平台,可以对权利人的作品进行实时确权。

  因此,她建议推动广州市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还要加速推进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和技术攻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促进重点领域区块链应用发展;加速区块链与其它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体验。”她补充道。

  展现新气象▶▷农业更强乡村更美

  2020年广州农业“成绩单”一鸣惊人: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61亿元,同比增长10.2%,创26年来新高。乡村振兴也成为大会的热点,政协委员们心系“三农”,纷纷建言献策。

  “目前,广州已经初步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链,部分领域已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农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协委员付伟关注到智慧农业在广州乡村的推广,在他看来,智慧农业产业正处于加速起步、逐渐成熟阶段。广州具备成长为国内智慧农业产业高地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但也面临“用不着、用不起、用不好”的问题。

  对此,付伟建议构建智慧农业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和有效支持精度,打造广州经济新的强劲增长点的关键突破口。如广州可大力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园区,推进智慧农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探索组建广州智慧农业产业发展联盟,将广州建设成为智慧农业信息交流、会议展览、设备制造、跨境贸易的国际性节点城市。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对此,广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关于组建广州市农业投资集团的建议》中提出了建立以“政策性投资为引导、股权投资为主体、融资担保为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集农业产业投资与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市属重大农业产业投资运营平台,破解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相对少的短板,撬动广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正成为广州乡村的真实写照。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100%村庄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5%的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在政协委员刘勇看来,美中不足的是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尽管广州自然村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如何长期且持续保持治理效果、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维护体系,仍存在农村水环境相关数据标准不统一、资金保障不平衡等不足。

  如何破题?刘勇建议,这需要自下而上的村民参与机制,建议以村委会为农村水环境常态管理的主体,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水环境监督、保护和非技术类的管养维护。村委会将水环境维护列入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增加关于水环境保护、监督、奖惩等内容,实现从行为约束到自觉参与意识行为的改变。

  “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身体健康,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刘勇期望能通过水环境治理让农村更美,村民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