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夏嘉雯
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交融问题一直是港澳委员关注热点。今年广州市“两会”,广州市政协委员、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彩红就建议开展《2021大湾区菁英主题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为“计划”),与广州各产、学、研、商龙头机构建立合作,以促进穗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深度定向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后备人才。
李彩红指出,过往的穗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通常是为期一至三天的考察团、交流营,通过参观、分享沙龙、讲座等环节鼓励参加者彼此认识和了解,但由于相处时间有限,交流内容难有深度。活动的参与对象大多数是在职青年人、大三准毕业生,覆盖面窄。在疫情影响下,穗港澳交流相比过往有所放缓。
为此,李彩红建议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并充分发挥港澳地区广州社团总会等爱国社团的作用,以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为主题,大范围招收有兴趣的青少年,开展为期6-12个月的《2021大湾区菁英主题培养计划》,以促进穗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后备人才。
谈及《计划》具体内容,李彩红表示,筹备初期可在广泛招募后针对不同主题进行结对分组。此后可采用轮流主持方式,以穗、港、澳的校区和实践基地为点,定期每季一次面对面交流。同时加强网课及群组互动,每月安排一次以上增值网课,并充分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直播、短视频等青少年喜爱的形式开展活动。
李彩红特别提到,《计划》可与广州各产、学、研、商的龙头机构建立合作,在6-12月的长期计划中深度定向培养学员,使其成为具备实践经验、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人才。
“代表委员这五年”微访谈
南都:履职这五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最遗憾的事/最期待的事是什么?
李彩红: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于2019年递交提案,建议广州应该率先打造港澳青年双创政务商务综合中心,提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近两年来,广州也出台了很多针对港澳青年创业创新政的扶持政策,成效不错。2021年1月6日,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简称“穗港澳青创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我的部分意见政府被采纳,我感到十分高兴。
除了提建议,我自己也牵头搭建粤港澳青创湾双创平台,先前已有30多家港澳企业入驻,开展了超过100场沙龙和社群活动,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3000人。但受疫情影响,粤港澳青创湾未能继续持续壮大发展,这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
南都:这五年,履职方式上有哪些变化?
李彩红:我一直认真履职,深入调研,五年来我个人一共提交了六份提案,为广州国际形象、营商环境的提升改善提出了不少建议。
而澳门广州社团总会近三年来带领澳门青年人到广州参加国情班,了解国情,了解广州市的发展、考察班,了解广州市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
另外本人也带领澳门科技界青年人到广州学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新兴科技行业,进一步融融入大湾区发展。
南都:未来还会关注什么方向的话题?
李彩红:广州市千年商都,在历史人文底蕴方面拥有丰厚独特优势。我认为,应该充分继承其广府文化传统,并以现代文化激发创新,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打造人文湾区。这当中,我觉得应该有三大方向,一是弘扬“食在广州”精神,传承老字号,鼓励融合创新;二是保留粤语粤韵风华,讲好民俗故事;三是融合科技元素,打造动漫创新势力。
南方都市报APP2021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