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1-20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 王汉杰
情况分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出席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庆祝活动讲话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广州、香港、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三地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通,必须充分发挥优势,持之以恒推动三地青年交流。三地应深化合作,在交流交往、学习研修、实习就业、创新创业、便利生活、服务平台等方面积极行动,支持穗港澳青年全面深入交流,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具体建议    一、深化穗港澳青年文化交流
  组织穗港澳青年开展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主题交流,组织专家学者给三地青年举办岭南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增进港澳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开展穗港澳青年「大湾区闪游计划」,打造一批具有岭南历史、广府文化遗産的旅游交流项目,例如「孙中山文物径」、「粤剧粤菜文化游」等;
  举办穗港澳大湾区青年周,包括科技展、文化展、音乐会、体育赛等系列活动,开展穗港澳青年影视音乐制作、动漫设计、文化演艺、电子竞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设一批港澳青年旅游文创基地。
  二、推动穗港澳青年学习交流
  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结合三地大学众多的优势,推动三地青年对三地不同大学的了解认识,为三地青年未来跨境进修做好准备。近年香港的高等院校纷纷布局大湾区,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港大深圳教学医院和港大深圳研究院。建议特区政府鼓励香港所有高等院校于国内,尤其在广州设立分校,协助招生推广及与国内相关部门协商,例如增取建校土地;并鼓励香港学生报读这些分校,同时提供相关配套,例如设立公益助学金,鼓励在广州地区高校就读的优秀港澳学生,并资助港澳青少年来穗开展学习研习等活动、膳宿资助、暑期工转介、毕业后就业协助等等。让他们能增加入读香港高等院校的机会,亦可透过在国内生活,亲身了解国家的发展,做好投入大湾区发展的准备。
  组织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三地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每年定期安排姊妹学校师生进行交流;每年联合举办穗港澳青年技能竞赛活动,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促进职业教育人才交流,吸引三地青年施展才能。
  加强三地的公益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推动三地青年分别在穗港澳义教助学、探访协助弱势社群的活动,增强三地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三、支持港澳青年在穗实习就业
  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实习。开展港澳学生暑期实习计划,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慧网联汽车和金融、法律、会计、文化创意等産业及政府相关机构爲主要领域,由指定一定企业及机构,提供实习岗位,招募港澳青年进行爲期2个月的实习,对港澳青年在广州实习期间的食宿、交通、保险等给予资助,港澳青年日后有意留在广州就业者,优先录取。
  开展港澳青年就业招聘计划,组织广州企业及机构赴港澳举办青年就业博览会等招聘活动,吸引港澳青年到广州及大湾区就业。
  四、开展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交流
  以广州大学城、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爲重点,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交流,策划举办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创新成果交流会,开展论坛交流、项目对接、人才引进等活动,对参赛获奖的港澳青年初创项目,落户广州的给予奖励和补贴。
  设立更多类似南沙自贸区「湾区啓梦港」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扶持一批港澳青年创新人才,对港澳青年的优质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住房及系列配套支援。
  五、提升支持穗港澳青年交流的社会服务
  成立穗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实行政府支持、社会化运作,聘请由港澳籍人士担任的咨询顾问和联络官,建设青创中心网、青年工作站、微信公衆号,支持港澳青年社团在广州设立代表处,爲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
  
  发起设立港澳青年发展红棉公益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支持交流实习、学习研修、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公益活动。支援大湾区青年家园建设,整合社会专业力量,提供法律咨询、社会融入、公益志愿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