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有效统筹广州市革命旧(遗)址,打造党史教育基地的提案
时间:2021-01-21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有效统筹广州市革命旧(遗)址,打造党史教育基地的提案
提案者 谭国戬
情况分析    一、案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址具有显著的意义。广州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历史氛围厚重,有丰富的革命旧(遗)址。2020年经普查全市有283处革命旧(遗)址,190处是党史旧(遗)址,这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开展迎接建党100周年的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了党史旧(遗)址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史旧(遗)址开发不充分
  从广州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成果发布仪式相关文章获悉,广州共普查出红色旅游资源619项,其中物质遗存类526项、人文活动类93项。但是通过参考广东两新党建网的资料可知,目前只有30个红色景点被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其中22个是党史教育基地。而根据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网站的信息,广州市的红色地标共有5个,分别为:广州粤海关博物馆、罗登贤事迹展览馆、叶挺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虽然广州红色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是仍然有许多的红色资源待人挖掘。可见,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依然有待开发,而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教育相结合,是立足广州市情,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之效的可取之策。
  (二)党史教育基地评定方法尚不完善
  自广州市制定颁布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评定方法以来,经审核,广州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已达30个,但是党史教育基地的评定工作各区开展得还不平衡,全市党史教育基地体系的构建工作尚未完成。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党史教育基地评定方法的原则性、程序性规定过多,对于具体的评定准则、方案有过多详细规定,以至于党史教育基地的评定工作推进并不如想象中如意。
  (三)现有党史教育基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助力广州市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广州市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其中不乏工作经费补贴。但是,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区党史部分更是需要加强监管。
具体建议    三、对策与建议
  (一)将更多条件成熟的党史旧(遗)址打造成党史教育基地
  加快、加强对广州市革命旧(遗)址的评定工作,同步开展对革命旧(遗)址的教育基地转化工作、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红色资源,把党史建设与现实资源结合起来。比如,各区的革命旧(遗)址情况如下:䞬秀区50处,增城区20处,天河区8处,海珠区4处,番禺区从26处减少至18处,荔湾区和白云区各16处,黄埔区25处,南沙区3处,从化区革命遗址由原来23增加到67处,花都区待普查。为此建议广州市各区均建设党史教育基地,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党史教育基地带动给周边的红色文化产业的建设。
  (二)完善党史教育基地评定方法
  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党史教育基地的评定工作,需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评定办法》,为评定党史教育基地提供合法有效的依据,提供相应的评定标准。
  (三)依法健全管理机制和体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党史教育基地的工作经费补贴的使用,建议把工作经费补贴纳入市管党费预算,并积极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如建设经费使用的线上台账,运用大数据追踪、更新工作经费补贴的使用情况,完善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工作,推动党员教育基地规范化管理。还有厘清党史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专门的领导部门和监督部门,做到基地建设管理职业化、专门化。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党史基地的教育作用,可以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与各个学校合作开展红色主题、党史主题教育、与旅游企业合作打造红色旅游、党史阅览专线,让人民群众都可以走进党员教育基地,让党史教育基地既可以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对党的了解,又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