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
|||
标 题 | 关于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提案 | ||
提案者 | 范柏根 | ||
情况分析 | 一个城市的交通秩序,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事关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自2018年7月1日实施“开四停四”限行措施后,市财政又相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交通设施微改造,取得了一些成效。2020年12月1日以来,广州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疗机构)实行“朝九晚六”错峰出行,早高峰交通拥堵问题有一定缓解,但晚高峰交通拥堵依然非常严重,与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很大差距。解决广州交通拥堵问题,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羊城交通的新期待,不仅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发展问题,更是城市治理出新出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一道必答题。 据《2019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在汽车保有量200-300万辆的城市里面,广州以1.744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成为最拥堵城市。广州交通拥堵六个特征指标高峰拥堵指数、严重拥堵路段里程占比、严重拥堵持续时间、高峰车速波动系数的排名同比2018年均有所上升。可见广州的交通拥堵并没有因为“开四停四”而有所缓解。据《2020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广州市三季度交通健康指数(包括路网行程延时指数、路网高峰拥堵路段里程比、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等9项数据指标)为48.15%,全国倒数第三位,城市交通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呈现流量上升快、峰值高,晚高峰持续时间相对延长的趋势,城市交通面临巨大压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早晚高峰时段外地车占比超过10%。2020年6月,广州汽车保有量为280.4万辆,全国第14位。但汽车保有量只能反映广州粤A牌车辆的保有情况,无法体现广州真实的用车情况。据交通流量调查,2018年7月—2020年6月,中心城区主干道早晚高峰外地车占比为11.32%至16.78%。二是道路建设和交通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交通信号灯、电子眼、各类交通标识、标牌、标线、护栏等交通设施的布局设置不合理。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红绿灯路口排队长度排名全国第三位。三是人为造成的交通拥堵。有的驾驶员违法变道、乱停乱放、占用公交车道和应急车道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电动车、自行车、行人挤占机动车道现象严重,有的甚至逆行、闯红灯;又如广园快速路的交通标识一会限速“60”一会“80”一会又突然变为“40”,让人无所适从,人为造成拥堵。 |
||
具体建议 | (一)精准施策,在早晚高峰期时段、中心城区对外地车限行。在早7:00-9:00时、晚17:00-19:00时,在中心城区对外地车限行,可释放11-16%的车流空间,从而有效缓解高峰期拥堵压力。 (二)科技赋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加快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升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在持续推进传统微改造、打通瓶颈节点的同时,加大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的投入,通过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智能网络,实时采集交通路况、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根据交通路口人流、车流实施情况,实行交通信号灯智能感知与监控,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实现车辆有效分布到合适道路网络上,进而提高道路与车辆运营效率。 (三)综合治理,优化公共交通系统与提升市民交通法规意识相结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优化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扩大公共交通容量。以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摆脱对私家车的过度依赖,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此外,在严格交通执法的同时,要加强市民交通法规和文明素养的宣传教育,防止和减少人为拥堵。 |
关于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提案
时间:2021-01-25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