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市半导体产业的建议
时间:2021-01-25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市半导体产业的建议
提案者 梁正华
情况分析    芯片被喻为“现代工业粮食”,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但目前中国半导体的整个产业链都重度依赖国外技术。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3055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额2387亿美元。2020年1-8月进口额为219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8%。因此发展半导体产业具有战略性和经济性的双重意义。
  我市自2017年起加大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力度。黄埔区、广州市相继出台了《促进IAB政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针对半导体产业开展靶向招商,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芯片制造方面,2019年9月我市第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粤芯半导体开始量产,彻底改写广州芯片制造为零的历史;芯片设计方面,新引进设计企业约5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截至2020年9月,我市共有制造企业3家;设计企业约7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封测企业5家;装备材料、科研机构等12家。
  可以说,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较为良好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圈。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目前新增企业和产值主要以制造和设计为主,封测、材料、设备、EDA工具等环节相对薄弱。截至2020年9月,5家封测企业的总产值为1.97亿元,总体产值不高。材料、设备、EDA工具类企业数量和产值也非常少。
  二是智能传感器企业规模较小。广州市现有2家智能传感器制造企业,但尚未形成行业龙头。
  三是第三代半导体几乎空白。目前广州市基本都是以硅基半导体为主,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布局几乎为零。
  四是半导体专项人才紧缺。企业普遍反映中高端技术人才招聘难、留住更难,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五是缺乏专业引导基金。目前全国半导体产业招商竞争激烈,以投资带动招商是普遍模式。现在广州市暂时没有专项半导体专项引导基金,无法给项目招商带来助力。
具体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我市更有前瞻性地进行布局,全面推动我市半导体产业更快速、更健康发展。主要建议如下:
  一、实现产业链均衡发展。目前我市产业政策着重针对制造、设计和封测,对材料、设备、EDA工具等没有专项政策。建议出台更全面的半导体产业政策,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及发展,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鼓励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和引进。随着物联网、智能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千亿,智能传感器将成为各地竞争重点。建议出台专项措施鼓励现有企业打造业内龙头,并引进至少1条新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8寸生产线。
  三、扶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相应器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有望在本土市场应用中实现弯道超车。建议我市制定专项政策引进更多优质第三代半导体企业。
  四、重视半导体产业专项人才的发展和引进。建议给予半导体产业技术人才专项扶持,对落户、租房购房、个税、子女教育等进行支持或补贴,帮助企业招到人、留住人,为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积累厚实的技术力量。
  五、设立广州市半导体产业基金。建议设立100亿规模市级半导体产业基金,作为地方半导体产业投资平台,以投资引领招商,引进、培育更多优质半导体企业。
  目前美国对我国的“芯片”卡脖子行为是危机更是机遇,在迫切需要摆脱进口依赖、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很多优质国内企业纷纷涌现,也给区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期待我市能够通过更有前瞻性的布局、更优惠的政策和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落户,从而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半导体产业强市,实现更大的价值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