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助力居家养老的提案
时间:2021-01-26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助力居家养老的提案
提案者 杨彪成
情况分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养老体制正面临着养老服务及保障两大难题。60岁以上人口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2.43亿。以年均800-1000万速度爆发式增长,五年后将升至3亿。急待构建服务全覆盖、各方积极参与、群众普遍认可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近七成人群愿意选择养老服务,其中选择“与原住地/子女距离较近”的占比最高。反应出国人家庭观念强烈,依赖家庭和熟悉环境,与家人“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心理状态,从而逐渐形成“9064”的养老格局。即:90%身体状况比较好,愿意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日间照护。4%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及保障。事实上,国家对未来养老形成的格局倡导,基本上也以“9064”为主轴。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成熟的模式和完整的行业规范。“缺乏规划和指导”、“产品质量低”、“服务供不应求”和“缺乏支撑与动力”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了以社区养老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互联网+”居家和社区智能养老模式,形成社区和家庭的联动养老机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把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多地交给市场,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通过提供场地及运营补贴给予扶持等多种手段,促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主体。

  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为配套养老服务提出并正在积极实施着“医养结合”新思路、新模式。真正实现“医养结合”,一方面,建立适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医院、中医院、康复中心等系列老年医院,使老年人接受医院诊治、康复训练之后,回到社区疗养。另一方面,整合社区医疗和养老资源,让老年人居家或者在社区内,就能得到日常监护、保健、诊治等各种便利和适当的医疗卫生服务。

  最近三年,广州市作为“长护险”试点城市,已经服务了近三万人次。通过“长护险”,对失能和半失能人员进行补贴,提供生活照护,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派出护士,定期上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监督。这一惠民政策的大力推行,初步形成了康护服务上门的雏形。

  鉴于“长护险”仅限于服务和面向失能和半失能人员,服务内容是以生活照护为主,并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专业康护服务的需求,也无法体现政府倡导“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因此,如何通过发掘服务、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来形成新的、可行的、老百姓信任的商业模式,确实特别需要更多的致力于养老产业的企业积极参与,大胆探索与勇敢尝试。而我们政府部门需要做的,则是支持,鼓励,帮助和配合。及时总结和推行相关的配套政策出台,予以有效的监管。

具体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鼓励致力于养老行业的企业参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办理”。事半功倍,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