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大力发展广州水上运动的建议的提案
时间:2021-01-26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大力发展广州水上运动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者 钟华英
情况分析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水上运动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同年,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广州作为岭南水乡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有着浓郁的历史沉淀、航海氛围和良好的水上运动传统。建议广州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带动相关产业集群整体快速增长,彰显岭南文化、水乡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
  一、广州发展水上运动的优势
  一是气候、区位优势明显。广州濒临南海,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无冰冻期,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二是具备良好基础。广州自古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二沙岛曾经是广东省和广州市赛艇和皮划艇主要训练基地,出海口番禺、南沙水域面积分别达228、233平方公里,海域广阔海岸线漫长。三是经济与人口支撑。现代水上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升级的产物。2019年珠三角区域经济总量已达8.6万亿,人口规模超6000万,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已具备大力发展水上运动的基础。四是水上竞技、休闲运动发展迅速。民间传统水上休闲运动项目众多,参与面广,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是全国八大赛事之一,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国广州站赛事表现亮眼,广州已具备打造世界级水上休闲中心的必要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水上运动基础设施薄弱。运动场馆数量和标准、开放程度不能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群众休闲体验、优质赛事的承办需求。各区水上竞技队的临时训练场地设施简陋,缺乏基础配套,市队训练、每年锦标赛及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水上项目只能在增城的临时场地进行。
  (二)缺乏系统化、常规化赛事。优质赛事,尤其是国际品牌赛事、全国性的水上运动会、名校大学生赛艇赛等品牌赛事少,缺少“广州”品牌的国际知名赛事。
  (三)水上运动专业和管理人才不足。适合体育版块的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不利于水上运动人才集聚,影响了广州水上运动竞技水平提升和发展。
具体建议    一、加强水上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规划建设水上运动基础设施。建议在条件成熟、水域众多的区域选址建设可以满足奥运会水上赛事标准,集训练、比赛、专家公寓、国际体育机构办公,论坛、展览、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湾区水上运动中心。同时,整合优化现有场馆,盘活水上设施资源,推广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模式。
  二、制定促进水上运动发展的扶持政策。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水上运动政策保障体系。如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对城市现有船艇码头、渔业码头等各类码头有序对公众开放。出台吸引水上运动人才和高端管理团队的政策,参照中国足球、篮球引入顶级人才的做法,以“市长+市场”的模式,引入水上运动顶尖人才来广州发展。
  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赛事。大型赛事尤其是国际顶尖赛事可以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如山东日照通过举办“水上运动会”树立了“中国水上运动休闲之都”的城市形象,赛事期间举办水上用品展览会等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菲,以赛事为核心的集群化产业体系得到蓬勃发展。建议通过设立体育专项资金等方式,与国际、国内水上运动权威组织合作引进国际顶尖级赛事,在南沙、黄埔等有水域条件的地方创办和承办国际国内知名水上运动赛事,大众潜力赛事、分年龄段层级赛事,打造广州水上运动赛事体系。
  四、完善水上运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广普及水上运动和文化,开展水上运动进校园活动,开设皮划艇、帆船学校社团和校本课,大力传承岭南文化、普及海洋文化,筑牢水上运动的群众基础。在现有有条件的体校开设水上运动专业课程,培育水上运动专业人才,为国家水上项目发展贡献广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