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
|||
标 题 | 关于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中山纪念堂的提案 | ||
提案者 | 刘根生 | ||
情况分析 |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主要节点、城市重要文化地标。这座始建于1931年为纪念孙中山的伟绩而修建的著名建筑物,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气势恢弘,堂内富丽堂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蕴,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标志性建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问题: 1、过多的商业性演出与会议对建筑物形成伤害 长期以来,纪念堂安排了众多文娱演出、会议、集会、参观和展览等活动。2018年度共举办各项会议、商业演出计113场次,2019年度127场次,2020年因疫情大幅减少。建筑物敷设数吨重消防水管、监控设备、灯光音响设备、设施,其物理载重及人流量、光照等,远超当年建筑设计负荷。据专业人士介绍,演出与会议过程中音浪声波震动、设备荷载、人群密集以及光学效应,都会对这个百年建筑物主结构、设施及装饰物等形成渐进式伤害。 2、建筑物亟需进行新的整治维修 建国以来,政府曾先后八次对此维修改造。九十年代曾被列为广州十大消防隐患建筑物之一。l998年耗资6100万元全面维修,处理堂内地面及柱梁裂痕,修缮座椅、门窗,处置八角钢屋架漆面及油漆彩画图案等,增加消防设施,更换电气、空调、舞台灯光、音响。这次维修未涉及天面漏水及排水系统等问题。上次大维修距今已22年,据了解因年久及高温高湿因素,天面漏水、天顶潮湿、排水系统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每到雨季堂内不少地方有水浸,地下室木结构部分损毁,堂体建筑存在一定损坏,主建筑物地下部沉降及基础结构稳定存在隐患。 3、纪念堂维护管养体制问题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4A级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每年接待游客、观众一千多万人,为全市公园客流量最高景点之一。为维持游客观感、灯光效果和城市景观,日常维护保养费用较高。纪念堂管理机构为市园林局下属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按公园管理体制园林运维模式划拨经费。目前费用仅35%来自于财政拨款,74名员工中超过一半为外聘辅助人员,不得不增加商演收入来维持。大型文化景点如陈家祠、武侯祠等必备的实时游客监控系统也无力购买。如要申请国家级文物维护专项,由于不属文旅线管理,比较难以获得国家各级文管与旅游部门专项经费。 维护好这座历史文化地标,确保建筑物永续安全与完整文物价值,已成为广州一项城市使命。 |
||
具体建议 | 1、组织对纪念堂进行综合性维修保护活动。在中山纪念堂建成90周年之际,建议我市牵头组织一次历史性的维护保养活动。对消防、灯光、音响、监控设施进行小型化、轻量化、数字化改造,降低建筑负荷,并对主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的安全、质量等进行全面监测与整饬,对损坏设施、天面结构及地下室等实施全面维修。安装实时游客监控系统,持续监测地下水,强化数字技术监测功能。以厚重文化积淀、数字科技形象及精细建筑品质,展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市文化建设及统战事业新成就,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2、回归历史文物本位,不再作为会议及商业场所使用。增加群众瞻仰、参观、文化展览及集会活动等,大幅减少文娱演出和会议安排,停止一般商业性演出活动,减少对建筑物的侵扰和损害。 3、将纪念堂管理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公益性一类,经费全额划拨。建议研究将机构建制划入市文旅线管理,并明确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可接受社会捐赠、赞助,不搞创收经营,切实负起建设、管理维护职责。逐步裁减外聘人员,部分外包服务。 4、多渠道获取纪念堂维护经费。设立广州中山纪念堂慈善创投基金。弘扬中山精神,发挥统战平台优势,作为社会捐赠、赞助平台,争取获得宋庆龄基金会更大支持,发动海内外捐资及商业投资,支持港澳台青年及海外华人华侨来穗投资创业项目,从中计提补充纪念堂维护资金。 |
关于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中山纪念堂的提案
时间:2021-01-26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