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赋能实体经济的提案
时间:2021-01-26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赋能实体经济的提案
提案者 陈伶俐
情况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综合背景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的发布,供应链金融作为促进产融结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种重要途径,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并成为了业界焦点。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互联网化是在洗牌中生存的关键。另一方面,政策鼓励行业的中小企业需要抓住发展机遇,通过灵活的融资手段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二)供应链金融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虽然我国供应链金融相对落后,但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爆发,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水平。
(三)市场容量大业务模式迅速迭代。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集中在线下,银行难以评估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潜在风险很大。从线下转战线上,银行专门开发与供应链融资配套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够获取核心企业信息,比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一)核心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在与上下游企业结算时,核心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将付款安排、验收标准等关键条款的责任下移。供应链金融本可以缓解这一现状,但在近年相关应收账款风险事件影响下,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认同感较低。
(二)授信模式传统路径依赖。根据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中应付应收账款融资占据大部分,而纯信用的贷款比例偏低,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或传统的抵质押方式依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贷款模式的主流。
(三)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因验收安排等条款的约束,业务款项也难以确认为“应收”,加上小微企业缺少可抵质押的优质资产,同时存在经营不稳定、资金缺乏计划性、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最终加大其融资难度,导致经营困难的风险加剧。
(四)数字化赋能存在难点。一是供应链数字化应用和技术如区块链、联邦学习法等创新技术尚未成熟。二是供应链涉及面广,各产业流程非标准化,数字化流程改造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具体建议  三、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政策细则。国务院今年出台系列文件要求保障中小企业款项和实施担保统一登记等,建议抓紧落地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便银行和保理公司提供标准化的保理业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考核机制。完善监管机制,针对重点扶持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在信贷投放、产品创新、风控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独立的评价指标,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银行落实尽职免责的具体要求。
(三)试点电子凭证。建议鼓励企业应收应付款项上云平台,核心企业以电子票据逐步替代传统应付账款,打造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生态平台,以票据化、电子化的数据互认模式解决供应链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推动数字化建构。目前,我国有关数据流动的法规标准尚在构建进程。建议尽快出台具体指引细则,构建数据跨行业跨领域流动的安全机制,营造良好的数据使用环境。
(五)加强数据治理。建议尽快建设区块链、联邦学习等国家级产学研实验室,并在央企国企中试点应用,打造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标杆及优秀案例。积极探索在数据共享分析与信息安全间的平衡,依托金融科技手段缓解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难题,切实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和能力。
(六)激发市场活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重要力量,建议扶持政策性担保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对国内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给予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营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