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加快提升广州航运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文化强市建设的提案
时间:2021-01-27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加快提升广州航运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文化强市建设的提案
提案者 马卫华
情况分析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和内容,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受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航运文化作为航运软实力一部分,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的要素之一。随着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广州要建设成为高水平、智能型、具有话语权的国际航运中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文化强市战略实施,打造社会主义航运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必须加大力度建设航运文化。这对新时代进一步传承航海文化、弘扬丝路精神,助力海洋强国和航海强国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问题:
1、广州航运文化的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不够健全。广州航运培训、论坛经济、航运基金运作等,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并未形成完整链。
2、广州航运文化产业缺乏标志性品牌。邮轮服务、海上旅游产品、航海文博服务和航运信息服务等方面,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旅游观光、海洋休闲和文化娱乐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邮轮经济发展潜力待发掘。
3、广州航运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发育形成航运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广州尚没有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航运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比较知名的创意园区内,鲜见航运文化产业集聚的迹象。
4、助力航运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融资政策不完善。目前,广州出台的关于发展航运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全市统一的行业协调和管理机制,缺乏统筹规划和专项资金支持等。
具体建议  1、加快打造航运文化建设载体和品牌,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依托广州海事博物馆,展示“岭南文化”底蕴的航运历史和文化,弘扬航运精神,打造城市名片新亮点工程,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加强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国内外丰富的航海历史、航海文化、航海精神,打造独特的航海文创,让文博资源真正“活起来”。
2、加快发展航运文化创意产业。
加大力度创办关于国际航运和海洋文化的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介产品;促进发展航运节庆、航运会展和航运广告业;加大航运文化宣传力度,持续放大航海文化影响力。
策划、创作和营销有市场经济前景的航运文化故事作品,创新创作高质量非遗文化表演形式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作品,打造相关产业经济增长新亮点。
3、加快航运文化产业孵化器建设,促进航运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和扶植航运文化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航运文化产业园区。
加快构建航运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保护能力与力度。
4、加快推进邮轮产业和娱乐项目发展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珠三角城市圈整合契机,发展游船游艇经济,做强邮轮经济。探索“后疫情时代”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加强城市间合作,丰富邮轮经济联动模式。无缝对接珠江水系游轮,开发远洋邮轮-近海邮轮-珠江游轮协作联动特色航运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本地邮轮自有品牌,参与国际国内邮轮市场竞争与合作。
加快建设配套设施,发展“名片沙滩”项目,推出海上垂钓和渔猎项目开发水上演出项目,打造广州航运文化游乐基地。
5、建立健全航运文化产业政策机制
加快出台鼓励航运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优先发展邮轮经济、航运信息、航运文化娱乐产业的政策。
设立广州航运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相关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学术研究、中小企业扶持等。
依托广州交通大学等机构,加快航运文化专业人才储备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