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深化我市“数字菜篮子”建设,加速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1-01-27    【打印】 

十三届五次会议征集提案精选

标 题 关于深化我市“数字菜篮子”建设,加速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 龚元
情况分析    为保障食品安全,农业部从1988年开始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2010年起,“菜篮子”工程重点从保“量”转向保“质”,将食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2019年5月,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消费新业态,建立健康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强线上线下流通消费深度融合,加快规划建设便民生活服务圈、城市社区邻里中心,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区域小循环发展格局。
  然而目前,我市尚未形成完备的农贸流通体系,在外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国家方面依旧存在障碍,农商高效流通与城市保供一体化程度和“菜篮子”工程与城市智慧集配之间的结合度依旧不足。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蔬菜基地的科技创新元素不足
  广州城市科技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对农商高品质发展的辐射不够。广州农产品数据库的建设尚不完善,不利于创建大湾区城市现代流通消费保供产业新模式。
  农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蔬菜科技推广的普及适应不了当前广州市蔬菜生产的发展形势,品种种植单一,农业粗放经营未得到有效改变,创新型农业模式尚未建立,农产品结构设置不合理,新设施新品种的推广难度较大。
  2、广州“菜篮子”的数字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市场上缺少集数字农贸、冷链物流、食安检测、海关商检、综合展示、电商直播、商业购物、消费扶贫、政府采购与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菜篮子”城市集配与保供产业集聚园区。
  3、广州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相关部门对数字化“菜篮子”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建设许可、市场监管、招商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大,不利于激发相关企业的活力。
具体建议    为确保广州“菜篮子”工程实现真正的提升,推进广州“菜篮子”工程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菜篮子”城市智慧集配与保供产业链总部基地建设力度。面向全市进行网络化布局,建设城市智慧集配与保供产业链基地,打造具有对标国际理念、前瞻的规划、先进的管理,规划集数字农贸、冷链物流、食安检测、海关商检、综合展示、电商直播、商业购物、消费扶贫、政府采购与产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菜篮子”城市集配与保供产业集聚园区。
  2、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基地建设效益。发挥广州科技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打造广州国家农产品大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冷链物流装备产业集群,创建大湾区城市现代流通消费保供产业新模式。此外,还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开展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设施,着力推广蔬菜机械化设备及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等省工节本的栽培技术,为“菜篮子”工程的提升提供实质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3、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广州市各区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商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改造升级的规划给予明确引导,对优质“菜篮子”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建设许可、市场监管、招商政策等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强政企合作,打造广州“产地—基地(数字交易总部)—销地”的双向双链商贸流通体系,外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国家,内接区域农产品流通市场,带动广州市乃至大湾区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农商高效流通与城市保供一体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国内与区域双循环。
  综上,建议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广州“菜篮子”数字化升级,实现广州市“数字经济+民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擦亮广州城市集配与保供产业集群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