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优秀提案选登 |
|||
标 题 | 关于建立“湾区制造”品牌评价体系 助力广州建设制造业强市的提案 | ||
提案者 | 民进广州市委员会 | ||
情况分析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新冠疫情之下,制造业更是发挥了保供应、稳增长的作用。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先后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提出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载时代机遇、履行时代担当,并作为“双区驱动”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质量品牌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和品牌意识增强,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格力、美的和海尔三大白色家电品牌连续10年出货量总占比达70%左右。 2.亟待提升大湾区优质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广东制造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五位,未来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企业品牌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广汽、立白等优质本土品牌开始向世界品牌迈进;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新兴制造业“隐形冠军”需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钟表、珠宝、皮具、化妆品等传统贴牌产业亟待形成与技术和生产水平相匹配的自有品牌。 3.亟待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评价体系。一是2019年政府部门全面退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评选认定,品牌评价方式由政府评选向第三方机构认证转变,目前亟待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质量品牌认证体系。二是由于长期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我国品牌建设受制于国际评价壁垒。2019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上榜品牌只有40个,与我国经济体量和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亟待建立自有的、国际化的品牌评价体系。 二、“湾区制造”品牌评价认证体系 公共品牌是指一个区域或一种类型产品,通过政府或权威机构认证,授予共有认证标志,以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美誉度。国际知名公共品牌包括澳洲袋鼠标志、纯羊毛标志、美国USDA有机认证标志等。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提出,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湾区制造”是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与香港品质保证局于2019年合作建立的品牌评价项目。该项目利用香港品质保证局在国际评价认证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大湾区制造业实际,建立统一认证商标和评定准则,对大湾区制造产品进行认证评价,向优质产品授予“湾区制造”认证标志。目前该项目已编制评定准则,发布了团体标准。61家行业龙头企业、商协会、研究院共同发起推广应用“湾区制造”的倡议,立白、欧派等12家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完成首批评级。 “湾区制造”品牌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一是提升中国优质产品认知度和品质公信力,二是增强中国标准和中国评价的国际话语权,三是培育广州质量品牌认证服务的新领域,四是形成我市营商环境的新要素,五是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落地成果,六是增强广州大湾区核心城市作用。 |
||
具体建议 | (一)形成培育“湾区制造”评价体系的合力 1.形成政府、机构和企业合力。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市工信、商务等部门配合,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凝聚培育“湾区制造”评价体系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合力。 2.形成珠三角9市合作机制。加强与省有关部门沟通、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与珠三角城市的协作,形成珠三角9市共识,凝聚9+2城市力量,共同推动“湾区制造”评价体系在大湾区实施。 (二)实施“湾区制造”“六个一”工程 1.1个“湾区制造”评定标准。制定“湾区制造”评定标准体系,包含“湾区制造”证明商标和各类产品质量品牌评定标准。通过公开透明的公示制度和持续的市场监督反馈机制,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2.1批“湾区制造”示范企业。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影响力大的企业,培育“湾区制造”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品质精良、性能优越、美誉度高、竞争力强的“湾区制造”品牌产品。依托品牌促进会、商协会和研究机构,编制“湾区制造”示范企业案例。建立品牌培育指导站,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推广“湾区制造”品牌培育和评价模式,推广示范企业的先进做法。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吸纳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组成智库,为企业提供支撑保障,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3.1个“湾区制造”品牌项目库。以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现代产业集群为培育对象,建立“湾区制造”国际品牌培育库和“湾区制造”品牌孵化库。国际品牌培育库培育已获“湾区制造”认定的品牌成为国际品牌,品牌孵化库帮助具有潜力的中小微品牌成长壮大为“湾区制造”认证品牌。 4.1批“湾区制造”国际对标工程。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珠宝、定制家居等优势产业的优质产品,对标国际标准,开展质量比对提升行动。 5.1个“湾区制造”国际合作平台。以“湾区制造”项目为平台,加强与品牌认证、标准评定国际组织联系,加强湾区城市间联动,形成品牌建设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对话国际市场,共同参与国际交流,提升“湾区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 6.1个“湾区制造”创新大奖。举办“湾区制造”创新大赛,展现“湾区制造”企业风采,树立示范榜样,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国际知名品牌创建。 (三)配套培育“湾区制造”的政策措施 一是协助加快国家商标总局对“湾区制造”认证商标审批进程,支持“湾区制造”认证商标海内外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湾区制造”认证标志境外推广。二是对获得“湾区制造”认证企业的认证费用给予事后奖补,为获得“湾区制造”评定的企业争取银行授信和保险费率下浮等优惠政策。三是对推动“湾区制造”成效显著的第三方机构在奖补资金和资质评选中予以倾斜。四是对“湾区制造”认证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四)加强“湾区制造”的宣传推介 一是商务推介。协调国家商务部,争取在今年线上广交会上作“湾区制造”标志和首批评定企业发布,以后每期固定举办发布仪式和建立形象展示专区。在各类展会和商务活动中,加强“湾区制造”标志和产品的宣传推介。二是消费者推介。制定宣传策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机场、车站、免税店、购物中心、旅游点等持续宣传“湾区制造”品牌,提高消费者认知度。 (五)持续建立大湾区优质产品和服务认证体系 在推动“湾区制造”认证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向服务业和农业延伸和拓展,建立“湾区服务”和“湾区农产品”认证品牌,形成由“湾区制造”、“湾区服务”和“湾区农产品”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培育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品和服务新名片。 |
关于建立“湾区制造”品牌评价体系 助力广州建设制造业强市的提案
时间:2020-05-28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