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网站
关于为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驻校社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0-06-04    【打印】 

十三届四次会议优秀提案选登

标 题 关于为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驻校社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 杨伟文
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全民宅家抗役,给长期在家的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再次引起了社会、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实际上,虽然各级政府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智能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使用的低龄化等变化,现代家庭中亲子间交流、朋辈间交流的减少,让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具有隐藏性、多发性。中小学生自寻短见、离家出走、暴力伤人、滋事斗殴等时有所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容易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家庭教育、适应融入、青春期变化、校园欺凌等情况。其中,在一些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学校,城中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情况会更严重。在去年对广州市10所小学,271个班,共10840名学生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23名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情绪障碍、亲子关系不良、学生成长中的困扰、行为问题等,其中有自杀自虐行为倾向的就有13名学生。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很可能就会危及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安定带来危害。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文件要求,我市中小学基本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室,但只有符合中学1000人以上、小学1200人以上才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不足人数的学校基本是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目前,大多数学校在普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还是做得比较落实到位的,但往往遇到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常的学生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应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案,学校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在专业素养,心理辅导专业技巧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就突显不足,而且,大多数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根源在家庭,家长同样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介入辅导,而学校的老师在时间、精力和专业上都无法保障和跟进。
具体建议     如何补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这“最后一公里”的短板,毗邻广州的中山市在2014年开始为每一所学校配备至少1名专业社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在体现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护上应该更加重视和创新。为此,建议加大政府投入,整合社会资源,为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或“驻校社工”,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建议可以分步走:
    第一步:在目前暂时没有办法做到像校医这样每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或“驻校社工”的情况下,建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年地带等具有青少年服务功能的社会服务组织,在原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中明确增加辖区内中小学驻点服务。可以由当地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政府购买服务的出资单位(民政局、妇联、共青团等),有计划安排社会机构在服务期间开展一对多的社工服务,重点为辖区内相对薄弱学校和困境家庭青少年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更好地体现政府兜底作用。
    第二步:逐步过渡到为每一所学校购买“驻校社工”服务,配置有专业资质社工固定提供服务。
    第三步:联合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为每一所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