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次会议优秀提案选登 |
|||
标 题 | 关于促进技能人才灵活就业、培育工业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新业态的提案 | ||
提案者 | 张华 | ||
情况分析 | 灵活就业就是非全日制就业。凡是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存在服务关系的,基本都可以归类为灵活就业。目前,发达国家的灵活就业渗透率非常高。比如美国,灵活就业者占劳动力的34%,今年将增长到43%。近年来灵活就业在我国也出现“井喷”态势,比如大家常见的网约车、外卖配送、网红直播,都是已经规模化发展的灵活就业。可以说,灵活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有效选择。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强调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明确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有关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测评内容。 | ||
具体建议 | 为此,我们建议: 一、率先出台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快落实国务院《意见》,出台促进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打造落实灵活就业政策的“广州样本”。 二、培育工业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新业态。广州以制造业立市,稳就业首先要稳制造业,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留住工业技能人才。制造企业用工问题的根子在于,亟需能够灵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技术人才供给的互联网平台,来保证企业用工和人才就业的稳定性。建议通过政策、企业、资本三方驱动,培育下一个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打造集大数据匹配用工、发薪完税、社会保险和工业技术人才信息库等一站式服务的工业企业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引导、鼓励、支持一批人力资源公司、互联网公司和社会资本力量去探索搭建工业互联网用工平台,将网约车、外卖平台的成功经验从生活服务带到工业制造业。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工业技术人才履历和专业技能认证标准,支持对具有灵活属性的普工和基础技工实现技能认证数字化,鼓励技术工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自主就业、多点执业,对在平台就业的、有自营性质的技术工人提供社保补贴。 三、将短期工业从业者划入灵活就业范畴。很多工业企业用工实际上已经从以年为单位缩短到以季度或月为单位,有订单就招工、完工就解散。对此,建议出台政策支持工业领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将两三个月换一次工作的工业从业者划入灵活用工范畴,酌情对工业企业灵活雇佣工人在社保入税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放宽,充分释放中小工业企业的用工活力。同时,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覆盖问题进行研究,发动商业保险市场化力量对灵工的保障予以补充。 |
关于促进技能人才灵活就业、培育工业灵活用工互联网平台新业态的提案
时间:2020-08-11
【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